高等教育的国际供给:大学需要《服务贸易总协(4)
2017-11-16 06:30
导读:在高等教育领域,欧洲正在尝试包含以上两种文化和四个合作阶段的一体化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博罗尼亚进程”。1999年6月,30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在意大
在高等教育领域,欧洲正在尝试包含以上两种文化和四个合作阶段的一体化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博罗尼亚进程”。1999年6月,30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在意大利波罗尼亚签署了一份宣言,提出到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的设想,加盟国家的数目不限。实际上,2001年新加入的就有三个国家,更多国家将在2003年9月于柏林召开的评估“欧洲高等教育区”发展的部长会议上要求加入“博罗尼亚进程”。“欧洲高等教育区”不预设任何内容,实际上,关于统一的学术欧洲的确也没有一个定义。说起欧盟,人们可能会想到它是一个知识和知识工作者可以自由流动的区域,学生在本国的支持下可以到成员国任何一所高等教育机构接受培训,可以从任何一个成员国
招聘教授和研究人员,雇主和当局承认所有成员国颁发的学位。然而,《博罗尼亚宣言》并没有提及这类宏伟的设想,因为这种设想毕竟会使大多
数学者和政治决策者感到恐慌。它只是指明了最终导致“欧洲高等教育区”建立的一体化途径,以在各成员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之间实现“最大公约数”。例如,它建议各成员国建立一种“双层高教体系”,包括至少3年的学士学位加3至4学期的硕士学位,以提高各成员国间高等教育系统的可比性。它还建议各成员国使用欧洲统一的“文凭补充文件”(Diplomasupplement),对在各国取得学位时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做出说明。它要求将欧洲学分转移制度(ECTS)延伸到高等教育的所有机构和所有层面,以简化手续,鼓励高校间、国家间和各类教育培训间的流动,在传统的大学学习之外,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方便。此外,它还建议各成员国在知识服务的质量评估方面实现一体化,消除人员和思想流动的一切行政障碍,并为学术培训制定欧洲标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