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 高效促进教与学变革(3)
2017-11-18 01:48
导读:变革了教学的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的方式受教师教
变革了教学的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的方式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新课程改革,如果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不随之改变,这次课程改革,也不能达成目标。教无定式,但教学有式。教学方式变革是本次课改的显著性标志。现代教学方式是贯穿现代启发精神,以便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特别是更好的发展能力,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应该多角度思考权衡利弊,创造性的选择和创生新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教育
心理学表明各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合理和不足的地方。如单向交往,信息传递的速度快,信息接受者的秩序好,教师的作用非常显著,容易保持信息传出的权威性。网络是一个声、象、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图书馆,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宝库,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教学信息。它具有传统教材文本所没有的资源集中和共享的优势:网络中心服务器和光盘库将所有教学软件、电子图书、备课系统及声像资料集中管理,全校每一个教室、
办公室、阅览室的终端,只要你轻轻地敲键盘、会使用鼠标,你就会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实现实时交互式教学。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促进教与学的变革的高效之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化的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学艺术的探究者,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任重道远。我们小学教学改革要在积极继承知识教学传统和充分总结知识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着力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聚焦新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3]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4]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