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基本原则研究(1)(2)
2017-11-21 01:33
导读:一是在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动的情况下,究竟应有多少人进出不同职业领域,以及需要多少新的职业领域,来满足社会经济规模扩张和劳动力流动的需求。在
一是在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动的情况下,究竟应有多少人进出不同职业领域,以及需要多少新的职业领域,来满足社会经济规模扩张和劳动力流动的需求。在《史密斯—休斯法案》中,美国确定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制度,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成倍增长;《职业训练协作法》和《生计教育法》使职业教育走向终身化与大众化;《珀金斯职业应用技术教育法》使职业教育面向经济全球化。
二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训练才是这些人员所需要的。③日本《职业训练法》规定,公共职业训练主要包括养成训练、提高训练、能力开发再训练、身心残疾者的职业训练以及指导人员的训练。职业训练的目的在于“发展工人必要的职业能力,促进工人职业的安定和地位的提高,发展社会经济”④。
三是在不同的职业领域有多少人完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⑤职业教育证书制度的确立就是对技术或劳动力能力所提出的标准。英国在《史宾斯报告》(1938)和《克劳瑟报告》(1959)中提出学术性课程与职业课程分离、学术资格与职业资格之间的界限,并提出建议。1985开始实施的职前教育证书(CPVE)就是一个佐证。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质量培训的保证。《职业培训条例》(1984)以及各州的考试条例(如巴伐利亚州的《手工业学徒结业条例》(1987))⑥,规定了每种职业考试的最低标准,考试严格按照法律进行。日本的技能鉴定制度源于1958年的《职业训练法》。1985年颁布了《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简化了报考资格的有关规定,目前已经开发出600种职业资格证书。日本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
(二)职业技术学校的层次、课程和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相一致
中国大学排名
19世纪中期开始的科学技术革命导致几个发达国家的产业不断升级,从手工工场的劳作到机器大工业生产,再到现代的信息产业,不同的产业结构要求工人具有不同的知识与技能。
美国建国后,为了实现通过发展农业走向工业化国家的目标,非常重视通过发展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在《莫雷尔法案》中,通过提供资金援助发展农业知识与技术方面的教学,开展农业知识的研究。进入20世纪,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基层的工人同样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扩大中等职业教育,于是导致1917年《史密斯一体斯法》的颁布。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各国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调整。《莫雷尔法案》是为农业与工艺学院所制定的法律;《史密斯—休斯法》规定,在普通中学里设置职业课程,包括工、农、家政等。
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与美国类似,其他三个国家则基本与美日相反。从这三国的职业教育历史看,它们最早发展起来的是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前者如徒工培训、劳动学校或者作为宗教慈善行为举办的一些学校;后者包括实科学校、技工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直到20世纪才真正确立起来。相对于初等和中等技术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这是与产业革命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相一致的。
(三)通过职业教育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
英国在与法、德竞争的情况下开始了职业教育立法,把职业教育纳入到国
家教育体系中,并建立专门的职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管理职业教育;法国一直重视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国家承担举办国民教育的责任,虽然法国的职业教育立法比较迟,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加强职业教育立法,使职业教育能够满足本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0世纪后半叶.发达国家掀起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高潮。职业教育立法是在不断修正之前立法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反映时代要求的内容——除了对职业教育经济援助与指导外.还增加了新的价值取向。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职业教育民主化与职业教育人本化。⑦各国职业教育的受教育权不断扩大、教育机会趋于平等,职业教育逐步走向民主化。
美国在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来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方面更为突出。为了解决“二战”与“越战”后退伍军人的教育与就业问题,美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通过资金援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使退伍军人能够接受职业教育和训练。这些法律包括《国防职业教育法》、《大兵权利法案》、《国防教育法》等。另外《珀金斯职业应用技术教育法》也是为解决社会上存在的矛盾而进行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