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2)

2017-11-25 04:00
导读:例如,我们可以课前在校园网上发布一些学生乐于研究的科学小课题,如“蜗牛怎么不动了?”“梧桐树叶为什么落得有早有迟?”“爬山虎为什么能攀爬墙

  例如,我们可以课前在校园网上发布一些学生乐于研究的科学小课题,如“蜗牛怎么不动了?”“梧桐树叶为什么落得有早有迟?”“爬山虎为什么能攀爬墙壁?”等等,并将其作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项“长作业”,以提高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行选题,或个人或组成研究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要求在学期末进行考核评定与表彰。过程中,老师做个有心人,关注、鼓励帮助学生的“作业”成效、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或在校园网的留言板上留言,甚至可以通过发贴子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互动式的交流、研讨,或开展阶段性的成果汇报活动,以激发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兴趣与成功的体验。另外,老师能将自己平时在学习、生活中不解的现象或问题发布在校园网上,吸引其它的师生一起参与解决和研究,壮大科学探究的团队。同时开设科学活动课,组织大家一起汇报、交流研究成果,催化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创新精神。
  研究专题的整合,使科学课堂充满了“研”的品质,它诠释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首先,于科学知识与生活场景,教师将教学内容和网络资源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研究主题;其二,网络留言板的交互功能,使每个学生既是科学信息的获取者,也是科学信息的提供者,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密切与研究目标相结合的信息库;其三,网上资料的收集是专题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筛选、整理,研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中找到实践的支点,同进,为最终问题的解决作好了准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其四,网络的现实与虚拟双重性推进了课后的延伸拓展,它不仅促成了研究主题的再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也达成了研究性学习的“行无止步,研无止境”之境,使研究又开始新一轮的动态生成!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丰富了科学课堂的内涵,拓宽了科学课堂的外延,而且也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获得,。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带来负面作用,因而使用得当是关键。在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度:
  (一)把握好权重比例的“度”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孰轻孰重?我们应该有个权重把握,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科学课程的实际需求出发来使用信息技术,它只是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切不可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同时,还要注意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师生间、生生间的水平又不尽相同,尤其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二)把握好信息扩充的“度”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

上一篇:浅探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