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研究(1)
2017-12-07 04:0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研究(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本文试着从后进生的形成特点分析后进生形成的社会,家
摘要:本文试着从后进生的形成特点分析后进生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等原因。并通过对后进生的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性格和学习动机、学习需要等的分析,来进一步探讨后进生的形成。本文将重点放在班主任对后进生的帮教和转化方而,试着从后进生的心理方面、学习等方面来形成一种对后进生帮教的合力。
关键字:后进生班主任转化
一、后进生转化国内外研究状况
转化后进学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学习困难学生的“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实践,美国
心理学家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认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因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及美国心理学家赞德和福华特的角色理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他们虽然也很重视“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实践,但他们更侧重于“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理论研究。在国内,上海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且较为系统;在深圳,较早系统的开展学习困难学生转化这一课题研究的有福田教科所主任黄孔辰带领的“成功教育”课题组,他们进行的“成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级教育科研二等奖。他们的研究成果无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研究资料和启示。1983年,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先驱,美国哈佛大学
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EdwardGardner)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至今历时20年,它对美国及世界教育产生的影响却方兴未艾。“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一般传统智慧理论所信奉的两个基本假设:(1)人类的认知是一元化的;(2)只要用单一、可量化的智力就可适切地描述每个人。“多元智能理论最大优点是能够根据孩子不同的天赋智力类型而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更能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美国著名教育专家琳达·坎普尔说:“在过去的15年里,多元智能理论己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基本思路,并为教育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这一理论正在使人们重新设定教育目标”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我们解决后进生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工作思路。但我觉得,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在转化相对后进学生(即优生再度提高的问题)的具体途径、方式、方法的创新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尤其在示范校的层面上通过研究性学习不断探究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个案研究和家庭、集体、学生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的研究方面比较薄弱。
二、后进生的定义和概述
所谓后进学生,就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会考、
高考中达不到学校的质量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有关学习困难的定义较多,目前国内较普遍的看法,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而又没有生理上和智力上的原发性缺陷。这些学生不但学习差,而且常常带有一些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据国外调查,在全体学生中的发生率为8%--12%,国内调查约为6%左右,即使按最严格的标准,也在3%左右。根据学习困难的程度,可分为学习求精困难、学习轻度困难和学习严重困难:求精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品行较好,但在继续拔高和全面发展方面存在一足难度;轻度困难的学生经过教师或家长督促、
辅导,各科成绩能够勉强及格,或仅有部分课程不及格,在行为和情绪方面问题较少;严重困难的学生虽经教师或家长督促、辅导,但仍然全部或大部分课程不及格,同时伴有品行、情绪等方面的较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