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素质培养(1)
2017-12-07 06:0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素质培养(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本文阐述了音乐审美教育在培养
摘要: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本文阐述了音乐审美教育在培养人的素质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索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造性素质、劳动素质等。素质的形成,先天基因是其重要因素。然而,大量科研成果和实践表明,人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同样是形成和改变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人之间先天素质差异并不很大,恰恰是后天的教育,才是人与人之间素质相差甚远的根本原因。
2002年7月25日国
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指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以发展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因此,学校音乐教育,特别是高校的普通音乐教育就其性质来说,就不仅仅是一种以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艺术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民族艺术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得以全面提高为宗旨的素质教育。
当前的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其实就是音乐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教育使受教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学会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而使人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使人全面发展。人的审美能力是包括感知、联想与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一种综合判断能力。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指对人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音乐的想象能力、音乐情感的领悟与表达能力、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首先是人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音乐审美教育是以发展音乐的听觉感知能力作为发展一切音乐能力的基础的,因为音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是不能够进一步欣赏和学习音乐的。在音乐审美教育中,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训练,视唱练耳课程及其他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促使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发展,能充分感知和感受音乐语言,感知和感受音乐的美。这种感受能力包括对音乐外在的声、形、色的感觉和感知,也包括对音乐内在的情感和音乐美的内涵的感知。
其次,音乐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启发人的智力。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能素质的提高。而开发培养这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与开发和运用右大脑半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音乐审美教育能开发人的大脑。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各不相同,左半球以管语言为主,形成抽象思维;右半球以管音乐、图画为主,形成形象思维。如果我们片面发展左半球或右半球,就有可能导致大脑整体发展的不平衡。而音乐审美教育对平衡协调大脑两半球有一定的作用。其二,音乐审美教育所具有的对心灵的松弛作用,能消除人们在工作中的过度紧张与疲劳,从而为创造性想象力的充分展开提供条件。其三,音乐审美教育对科学研究的启发作用,还表现在音乐审美教育能培养人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中,运用一种无意识或直接领悟的能力。创造性指个人在一定的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品质和创造技能。大学生的创造性素质指在内化以上一般内容的过程中.形成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素质是大学生素质中的灵魂,是学校教育中应重点培养的素质。无意识和直觉在创造发明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