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有关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教师角色定位

2017-12-08 05:5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有关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教师角色定位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主张知识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

摘要: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主张知识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学习是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是知识的社会协商,是个体在合作中获得知识的建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形成势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带来新的思考: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者变为获取信息的指导者,从传统教学的中心、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支持者。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教师角色定位


社会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的一股重要思潮,其学习理念对传统的教育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当今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社会建构主义全新的学习理论对我们重新认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概念
社会建构主义(socialconstructivism)又称科学知识社会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理论,是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又一重要变革。社会建构主义主要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所以,也称之为“维果茨基社会建构主义”。剑桥哲学辞典认为:“社会建构主义。它虽有不同形式,但一个共性的观点是,某些领域的知识是我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制度的产物,或者相关的社会群体互动和协商的结果。”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因此,它反对客观主义,强调主客体间的互动,认为个人主体和社会是相互联系的,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个人心理的潜在隐喻。个人主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各类工具和符号为中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与社会的协商,在内在“自下而上的知识”的基础上转换、吸收外来“自上而下的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与知识,实现“有意义的社会建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来源于社会的建构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作为知识基础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建构,知识不可能脱离认识主体而单独地存在于客观世界,个人的主观知识如想转化为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需经他人的审视和评判,需借助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即主观知识只有经社会性接受,方能成为客观知识。同时,社会建构主义也强调知识的获得不能仅仅关注个体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应更注重社会性的客观知识对个体主观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介,更重视社会的微观和宏观背景与自我的内部建构、信仰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视它们为不可分离的、循环发生的、彼此促进的社会过程,即客观知识只有经个体再建构,才能内化为主观知识。因此,社会建构主义把知识看成是社会的建构,是通过自身的认知过程及其认识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而建构的。
2.个体与社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能动关系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主体和个体的成长历程相一致是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吉登斯就把社会建构主义看作“对话中的人——即在有意义的语言和超语言的互动和对话中的人。”Ⅲ他认为人创造了社会,但也受着一定客体性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的“区域化”,通过把人的社会活动场景“固定化”,从而使人的实践意识固定在特定的客体性场景之中,即个人社会化;另一方面,个体主体根据自己的社会系统理论以及个体自身的活动又会使这些系统物化。社会关系的物化,或者说个体的行动中具有历史偶然性的环境与产物在话语层次上的“自然化”,是社会生活中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之一,即社会个人化。可以讲“知识离开了知识主体与客体的能动关系就不复存在;知识本身是一种行为,知识不是习得的”,所以,人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中进行创造,又在这种创造中形成新的社会条件,人与社会相互规定,相互构造,个人社会化与社会个人化始终处在一种密不可分、相互联系之中。PeterBerger和ThomasLuckman把这种关系认定为:人类建构着社会现实,在这种建构当中,主观过程可以变得客观化。……个体与制度之间的这种关系是“辩证”(互动)的,可以表述如下:社会是一种人类的产品,社会是一种客观现实,人是社会性产品。
上一篇:探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