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12-08 04:5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从三方面阐述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从三方面阐述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新型创新人才,变得尤为重要。目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刻苦的精神,而是创新的能力,通俗地讲,也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意识和能力。为了培养新时代的科技人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弘扬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引进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知识,而是需要不断培养和完善的一种素养。它是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一直都要进行的一种系统工程。它贯穿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教他们如何做人,还要培养他们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新事物的浓厚兴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强烈的改变现状的动机。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创新人才还必须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而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让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将学习作为一种活动而不是任务,去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学校教育是一种最重要的教育形式,它将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课程计划,并相应改变了考核评价机制,旨在给学生松绑,给中学教育松绑,力求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个性更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当然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 设疑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上教师要先提出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必然会活跃起来,注意力必然高度集中。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说明,疑问是长进之母,使学生沿着“波浪式”的思维路线前进。根据教材的逻辑关系,可以把讲授内容组织成环环相扣、发人深省的“问题链条”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从而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回答清楚,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这一连串的问题也可以由教师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只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思维线索,指出思维方向。
2 纠错
对于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教师常常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肤浅性,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理直气壮的正确答案中”暴露问题,“碰壁”和“跌跤”。然后用事实让学生恍然大悟,再启发学生悟出其中道理,从而给学生造成强烈的印象,甚至终生难忘。纠正学生常犯的顽固性错误,澄清似是而非的问题。用正反启发往往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举例:有效数字
教师:我用最小刻度是分米的直尺测量出讲桌的长度是9.8分米。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在黑板上将这一数据分别用千米、米、厘米和毫米表示出来。
学生:9.8分米=0.00098千米=0.98米=98厘米=980毫米
教师:他做的对不对?你们也是这样做的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对。
分析:只有像上面这样问题暴露得越充分,解决得才越彻底。
这时教师在前面三个等号处画“√”,在最后一个等号980毫米处画“×”。于是,全班哗然。
教师启发学生悟出其中道理:9.8分米中的8是最后一位数字,这说明它是一位估计值。而980毫米中的8却是百分之百的精确值,而末位的0是估计值。这样,就使8从不可靠数字变成了可靠数字,从而错误地表现了这把尺子的准确度。怎样才能既正确地反映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又正确地表示测量数据的量值呢?用有效数字就能正确地处理这一矛盾。
正确的写法是9.8分米=9.8×102毫米。
3 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实验对物理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极为重要,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学几乎每一步都孕育着实验过程。无论是加大课堂容量还是培养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演示实验中就要紧紧抓住具体的“物”与抽象的“理”的内在联系,以揭示“物”中的“理”。因此,每做一个演示实验,都要求学生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