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编写中学历史教材的几点意见(2)
2017-12-08 05:51
导读:21世纪刚刚开始,对其未来的种种细节,我们当然不可能预知。但对于21世纪的发展趋势,至少要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否则就谈不上教育要“面向未来”了
21世纪刚刚开始,对其未来的种种细节,我们当然不可能预知。但对于21世纪的发展趋势,至少要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否则就谈不上教育要“面向未来”了。据我个人的浅见,21世纪有三种值得注意的趋势,对于其中的每一种趋势,作为中国的历史学家和历史教材编写者,我们应有自己的立场和看法。(一)科学技术将更加迅速发展,经济在历史上的决定性影响将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工业革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各个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又给它们带来了风险。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因此它们处于优势的地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我们必须采取趋利避害的相应对策,迎接挑战。(二)在
政治上,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但与此同时,美国力图独霸世界,建立单极秩序。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漫长过程,但无论如何不可逆转。(三)在文化上,各国文化将呈现发展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之间既有吸纳、融合,又有排斥、斗争。我们只有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才能在文化方面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第一条标准出发,我们就可从无穷无尽的历史事实中首先选择那些与上述三种趋势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加以叙述。
例如,既然经济全球化是今天的一种时代潮流,我们就应在世界现代史的教材中说明它的形成的历史过程。15、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方产生。出现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把东西方两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开始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4](p.89)。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50至1870年间,以英国为中心形成了世界市场。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经济势力伸张到世界各个角落。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列强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到这时,世界已经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20世纪50年代,经济国际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于是出现了今天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全球化。讲明以上内容,可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形成过程。不论人们的喜恶如何,它已经不可逆转,我们只能面对这一现实。同时,也可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从一开始就是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过去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受它们的剥削,今天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如不奋发图强,采取有效的趋利避害的对策,仍将沦为西方列强的经济附庸。根据以上所述,两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的形成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应当成为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中的几个重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又如,美国的霸权主义者反对政治多极化的主张,竭力宣扬21世纪(甚至再过几个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世界只有一极,其他各国都必须听命于美国。但是,古代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近代的拿破仑帝国都曾辉煌一时,最终却覆灭了。大英帝国在19世纪臻于顶盛,号称“日不落国”,它的殖民地遍及全世界。可是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病” 已经在身。英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它虽然赢得了胜利,却输掉了优势。英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不过当它走出战争时,已沦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