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教育推行研究性学习(1)
2017-12-27 01:4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高职教育推行研究性学习(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高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师讲授(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被动地接受的讲授教学方式(以下简称传统教学方式),当前在高职院校中根深蒂固,严重地阻碍着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研究性学习
在英文中,学习又有“研究”的意思,表明学习和研究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我国传统教育却要求学生阶段只管学习,研究则是工作以后乃至成名成家以后的事。甚至在传统的《
教育学》中还把人的一生划分为成长与学习期、工作与贡献(包括研究)期、退休与养老期。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显然是把“学”与“习”分开,并且强调先“学”而后“习”。我国著名教育家茅以升教授把什么是学习及其先后关系阐述得非常精辟:“学的对象是理论,习的对象是实践,因此在学习里应求其统一。一个阶段里不能不有一定的次序,于是发生学和习的先后问题。这里主张的,是先习实践课程,后学理论课程,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是‘学而时习之’的大翻身。……”
研究性学习就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自主地选择并确定专门的研究课题来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这本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本文按习惯简称为“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将其定义为教学方式,而不是学习行为,是因为它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并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而不是学生自发地、随意地自学,它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会学习,以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倡导积极的、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二、高职教育的多重属性及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高职教育的多重属性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属性和职教属性,两者又分别包含学术属性与知识属性、教育属性与职业属性、技术属性。
(1)高教属性。 所谓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是指高职教育是在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包括普高和中职)的基础上进行的高等教育(包括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即国际教育标准概念的第三级教育(高中后教育)。它是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共同属性。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又包含学术属性和知识属性。坚持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是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和解决现时
就业问题的客观要求,是培养高职学生未来社会适应性的前提,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在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中出现了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只重视职教属性,而轻视甚至背离高教属性,主要表现在,只重视实践,而轻视理论;只重视职业性课程,而忽视知识性课程;只重视“应知”、“应会”,而轻视普遍规律。当然,高职教育是职业性教育,而不是专业性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强调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绝不意味着高职教育就应该弱化甚至抛弃学术性、知识性课程。相反,高职教育也应建立一套有高职特点的、完善的、现代化的知识课程体系,以使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职教属性。 所谓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是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象,一般是针对职业岗位 (群)的以岗定课、按岗育人,并且是以技术应用型和技艺型为主,而不是像普通本科那样以学术型或工程型为主。它是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共同属性。职教属性又包含教育属性与职业属性、技术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