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1)(3)

2018-01-12 04:34
导读:4.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农村职业中学普遍存在着资源短缺,条件

  
  4.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农村职业中学普遍存在着资源短缺,条件差,教学设施不齐全,以及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陈旧,实验条件赶不上去,不适应教学实践课的需要,加之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赶不上去,导致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素质较差,动手能力低下,适应市场能力弱等现象。归纳起来, 一是实验设备条件不足, 老旧的实验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换,不能适应专业技能培训需要;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够,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差异较大;三是教师待遇差,留不住人才。
  职业教育的定位在于职业性与技能性, 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 办学形式上应该是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在校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和劳动力转移,并以劳动力转移技能性人才为主要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农业方面。然而农村职业中学定位不够准确,办学形式单一。 办学以专业为主,不注意对农村青年进行短期培训。没有把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 极大地限制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
  
  5.教育成本与就业因素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教育成本偏高与就业率低的矛盾。从教育成本来看,农村职业学校的学费一般在1 800元/学年左右,加之食宿、生活费,三年学习成本生均在15 000元以上。如果按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2 600元计算,三年的收入接近8 000,而这只是一个学生三年消费的一半,而对于年学费4 000元以上的高职或大学来说,许多农村家庭是难以承受的。从农民收入情况来看,1997年到2003年这7年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4%。但同一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过去有所扩大。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教育成本逐年提高,其幅度远大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致使他们教育支出的愿望降低。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毕业生出口不畅,就业率低,工作选择面窄,没有吸引力是导致农村职业教育滑坡的重要因素,农民花钱让孩子学习技术,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工作和职业,以求获得较高的货币回报,但目前广大农村职校毕业生由于多种因素未能找到工作,或工作回报率低,导致农村孩子对上职业中学不感兴趣。
  
  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从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因素入手,认真抓好中央农村政策和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下大力气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增加农村收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伟大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状况,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出路所在。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农村职教发展指导思想的创新
  我国有八亿农民,占我国人力资源的绝大多数。传统思想往往重视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经济发展指标的软指标,没有把职业教育纳入农村整体发展规划,这样就必然形成劳动者素质偏低,难以实现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模式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充分证明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先导和基础性作用。只有依靠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情况也充分证明,人力资源的投资具有较高的回报率,是见效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投资。近年来,进城打工农民进入第二代,他们与第一代不同的是,一是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具有相应的专业或技能;三是要求更高的经济回报;四是他们的思想、目标更趋同于城市人,更想在城市发展。在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形势下,政府要把投资重点转移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方面,使农村人力资源由资源型向资本型转化。而农村青年到职业学校学习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正是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这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指导思想创新的关键。
上一篇: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改进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