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探讨(1)
2018-01-12 04:1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对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探讨(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物业管理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物业管理
摘 要:物业管理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仅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虽然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提高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层次,明确高校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物业管理教学新体系是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物业管理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物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以及房地产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房屋商品化的推进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尽管物业管理在我国兴起颇晚,但发展很快,并且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物业管理取得长足发展。迄今为止,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已超过2万多家,物业管理人员达250万人,至2010年将增至400万人。然而,物业管理人员多半为半路转行,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导致服务水平低是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人才成为瓶颈,是物业管理这一朝阳产业所面临的尴尬和困境,因此,我国高校开设物业管理专业培育物业管理专门人才,是新时期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1 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
1.1 人才需求的层次性
物业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从房屋设备维修养护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及物业管理的理论研究都在其范围之内,这就是物业管理对人才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从物业管理公司的构架上来看,物业管理公司的用人需求包括二个层次:管理层和操作层。管理层包括管理人才、策划人才和首脑人才;操作层包括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同时,从专业教师培育和学科发展研究角度上看,物业管理人才还需要有学术人才,即理论研究人才和教育人才,这就形成了物业管理的学术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1.2 实用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通用人才并重
现代物业管理涉及物业的种类繁多,有居住物业、商业物业、工业物业和其他用途的物业。物业管理和服务对象有显著的差异,需要一批熟悉各物业特点,掌握常规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每种物业的管理服务工作都会涉及到房屋设备、公共设施的维修养护,公共区域的治安、环卫、交通等综合管理与经营,需要有一批懂得企业管理与经营、经济分析、公共关系学等复合型通用人才。
1.3 物业管理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兼备
物业管理是一个典型的以人力资源及智力输出为特征,附着情感价值,并对管理服务模式、技能与方法持续动态创新的行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行业的发展速度使得工作中不断涌现新的问题,这就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从具体工作岗位来看,较为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对动手能力要求颇高的技术工作居多,所以有无实践能力也是物业公司招聘人员的重要考察指标。
2 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物业管理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仅有十年的发展历史。尽管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开办较晚,但发展迅速,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层次不断提高,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热门专业。
2.1 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自1996年我国高校中开始设置物业管理高等教育,至今物业管理专业教育发展初具规模。表现在教育形式上,发展了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和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在学历层次上,由专科教育发展到本科教育;在学科层面上,专业开设背景和知识前缘不断拓宽。
2.2 物业管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进展明显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虽然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处于摸索阶段,专业教育理论发展还不成熟,但物业管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至2006年共出版物业管理专业教材20多本。物业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也正在探索之中。
2.3 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展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发展有三种:一是以服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服务理念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与业主交流的技巧,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胜任总体性的管理工作;二是以技术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型以技能教育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能力,但缺乏管理和经营观念;三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吸取前两种模式好的办学经验,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强调技能教育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