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

2018-01-12 02:5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本文在对中西部部分省市调研的基础上,就我国农村中小
摘要:本文在对中西部部分省市调研的基础上,就我国农村中小学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其方式选择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一种自然选择、农村城镇化的必然结果和农村生源减少的客观要求,调整的动力在于追求效益、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其选择方式主要有示范方式、强制方式和示范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示范的方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原因;动力;方式选择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开始了新一轮学校布局的大调整。那么,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是什么?调整的动力何在?以什么方式来实施调整的?而这些都涉及到学校布局调整中的权力运作与方式选择。本文试图在对中西部地区部分省市调查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

1.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一种自然选择

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主要来源于乡镇,即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财政拨款(县乡财政)。由于国家投入甚少,县乡财力薄弱,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实际上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渠道。税费改革后,随着农业附加税以及集资等的废除,县乡财政收入减少。尽管2001年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但由于投入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资金投入出现“空档”,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普遍减少,基本办学条件不能得到保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改造面临困境。因此,县及县以上政府希望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财政压力,于是布局调整就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的一种自然选择。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农村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所谓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发展、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讲,就是自然经济状态的农村不断衰退、城镇不断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在我国县(含县级市)及其以下的农村中,出现了占比重比以往大得很多的小城镇,它与乡土农村的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人口集聚程度以及相应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程度等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国农村教育历来以行政区划为基础予以布局的方式已陈旧落后,“乡办高中、村办初中、小学办到家门口(自然村)”早已被淘汰,就是“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格局也受到了城镇化和计划生育后学龄人口减少的冲击,如今大部分行政村已办不了小学。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按行政建制的乡、村分散人力、财力、物力,而是撤乡并镇或在中心镇重点加强初中校建设,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设置与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在乡镇或中心村办小学,即按人口规模和转移趋势规划学校布局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3.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农村生源减少的客观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强有力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到90年代中后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中小学生源减少是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地方校舍建设好没几年,学生却没有了;有些地方则出现了大量“麻雀学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的客观要求。

此外,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广大农民及其子女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也要求对农村中小学布局及时进行调整。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预期和动力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但每一次布局调整都有其特定的行为预期。受这种预期心理的影响与制约,就构成了每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动力。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我国农村中小学新一轮布局大调整,既可以说是税费改革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我国社会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同样具有其特定的行为预期和动力。
上一篇:普通高中美术生的特点剖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