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二十年的发展现状及理性省察

2018-01-12 02:5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二十年的发展现状及理性省察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重要的高等
[摘 要]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重要的高等教育模式。经过最近20年的不懈探索,我国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仍然存在本体论研究不足、本土化不够、制度保障不力等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现状;理性省察

Abstract:As a unity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past 20 years, we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general education. Since our study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sufficiency in the research of ontology, the lack of indigenization, the incomplete system of security and so on.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 China's university; current situation; rational studies
  
  现代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在中国也有学者称之为“一般教育”或“普通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针对专业主义教育和职业主义教育而产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它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倡导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 自由教育从人类生命主体出发,追求精神自由、心灵解放。在现代大学发展历程中,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学主义的发展,非功利的自由教育逐渐被功利的专业教育所取代,进而发展成为专业主义、工具主义,“人”成为知识的附庸。在对专业主义的批判中,通识教育理念首先在专业主义最盛行的美国应运而生,1828年美国耶鲁大学在耶鲁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general education",1930年赫钦斯出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后推行的经典名著学习运动开启了现代通识课程的先河,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第一次呈现了现代意义的通识教育,1979年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中重新定义本科生的教育目标,使通识教育在哈佛大学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至此,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在美国演化成了现代意义的通识教育,并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台湾、香港引进通识教育理念较内地大约早十年,我国内地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正说明了我们研究和推动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试图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个维度对我国内地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与理性省察,以期更好地把握通识教育的发展规律与实践路径,更好地推进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二十年的理性分析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逐渐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虽然与通识教育不尽相同,但两者在教育理念上是相通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李曼丽博士在《通识教育—— 一种大学教育观》中认为中国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通识教育。甘阳教授认为:“所谓大学的人文教育,实际主要指的是大学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1]《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3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专题的编者按中指出:“近十余年来,关于通识教育、人文素养或者文化素质教育的讨论,其实就是对传统的专业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反思。”也把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相提并论。但是为了便于研究,本文把研究对象限定在“通识教育”上,以《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复旦教育论坛》等教育学术期刊为基础,参以重点高校学报等学术刊物,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对以“通识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尝试着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个维度对国内通识教育的发展阶段作如下划分: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