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浮出水面的北一辉——有关“底层”主义的历史(4)

2018-01-18 02:34
导读:直接危害:化停滞与专制复辟 兵变失败后,北一辉被天皇政府处死。然而,北一辉的思想与兵变的却因为他的死,得到更大的扩散。日本的情况也因此发


直接危害:化停滞与专制复辟  兵变失败后,北一辉被天皇政府处死。然而,北一辉的思想与兵变的却因为他的死,得到更大的扩散。日本的情况也因此发生急剧变化。  一,桀骜不驯的军部势力,从伏流蓄势状态一跃而起,成为日本政局的执牛耳者。
  二,日本政党力量转而衰竭,马克思主义力量与自由主义势力一道因为政局的激转,备受挤压与迫害。
  三,舆论空间陡然受压,思想的公共领域因政局的变化,被迫消失。
  四,大正一时获得发育机会的宪政议会制度,实质上趋于消亡。军部上台,日本进入明治维新以来最专制的黑暗时代。
  五,极具戏剧性的是北一辉与大川周明的亚洲主义大行其道,极端民族主义走上前台,侵略主义成为日本的基本国策。而最直接的结果是日本民主主义的退潮与专制主义的复辟。  东亚同志联盟的《宣言》提出过"统制"主义的。其中说,昭和维新是统制主义的革新。在近代政府的管理形式有三种:专制主义、自由主义与统制主义。"统制主义"是"只自由主义与专制主义诸指导精神的综合开显"。《宣言》说专制的时代过去后,世界出现自由主义,然而其缺陷日益表现,决定日本将走上"统制主义"的时代。并指出:"从专制主义到自由主义,然后到统制主义是世界的必然趋向"。"宣言"所说的统制,不管绕了多大的思想圈子,其本质还是对封建专制极权思想的还原与复辟。这样的思想与北一辉的政治主张完全一致。9  处死了北一辉,成全了北一辉。北一辉的生命虽然终结,北一辉的思想却变成了现实。日本的集权"统制"思想因北一辉的死亡而激活。这就是发生在日本昭和时代的真实事件,一个让后世史家惊诧不已,诡异绝伦的历史因缘。  明治维新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维新元老执掌朝政。以后又有山县有朋、伊藤博文长期执政,议会权利十分有限,对元老政治无法监督。然而日本毕竟还保持着议会与政党政治的外壳,市民凭借"宪政"的外壳,在做不屈不饶的权利抗争。  大正时代,日本民主运动再次崛起,思想界出现多元趋势,公众领域有所开放,自由主义思想抬头,主义得到发展。1911年美浓部达吉发表"天皇机关说"。1916年吉野作造在《中央公论》发表《民主论》,为民主运动推波助澜。"护宪"即维护"宪政"运动,是大正民主运动的中心政治。两次护宪运动,一次发生在1912年底,一次发生在1924年至1925年。首尾相结,成为大正民主运动的起讫标志。否定"统帅权独立",对明治宪法中的"天皇大权"作民主性的解释,成为这场运动的重要内容。10明治维新时代肇始的元老政治在这个时候衰景初现,政党政治起而代之。大正民本运动,或直称民主运动,是日本政治现代化难得的良性契机。  然而表象之下有隐患:政党虽从元老官僚手中暂时取得组阁权利,作为绝对主义的元老政治势力依然在加紧活动,侵蚀着政党政治的生存空间;日本的军队更是一支暗伏的政治势力。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爆发,使日本国内外矛盾日益尖锐。军阀势力因战争胜利,骄横无理,任意解释明治宪法中的"统帅权",企图形成"军部独立"体制。军队中盛行国粹主义、国家主义与绝对主义思潮,特有的"民族使命"感,让军队感觉对内实行"日本改造",对外争取"生存空间",是天皇赐予的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显然日本出现三大政治力量:元老势力、政党势力、军阀势力。由此,日本被迫在三大政治前途面前作出选择:政党政治、元老政治、军阀政治。就在于,当人民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应有的反应,以北一辉为精神领袖的2·26兵变抢先发出政治摊牌的枪声。兵变后,日本大正时代的自由主义成果付之一炬,一切民主的努力化为泡影,强权成为真理,自由化为妖魔,政党政治崩溃,民主道路被堵,军部迅速登上独裁的宝座,军国主义体制最后完成。  留下的思考  我们要讨论的是,为什么实践北一辉思想的2·26兵变,居然成为引发日本军阀上台,军国主义完成的直接引媒?为什么"左派"思想会产生极右的结果?为什么"左派""革命"会引出国家主义集权?为什么标榜"底层"的"革命"最终造成法西斯势力的得势?  我们还要思考的是:假如日本上世纪20-30年代思想轨迹确实依照下面的线路运行:底层主义鼓动----左派思想传播----民族主义亢奋----"革命理论"诠释----军事政变实践----集权主义实现。那么,底层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专制主义,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留给后世的教训究竟是什么?同时,极右翼的真右派是怎样打扮成左派登场的。所谓的左派是怎样打着"底层"的旗号,最后欺骗了"底层",剥夺了"底层"最根本的政治与权益。一个现代化行进中的国家中什么是左派?左派是怎样形成的?左派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一切伪装的"左派"的最终政治命运与专制集权有什么关联?这样的关联是怎样形成的?也成为重要的课题。这些课题不是"历史"的,而是现实的。
上一篇:汉武故事与道德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