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对管理工程专业人才信息素质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培养对策,包括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材内容、充实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操作等方面,全面提高管理工程专业学员的综合信息素质。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工程;装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9-0113-02
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海军技术军官,培养的学员应具备比较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要求装备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由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两大部分构成,具体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创新、信息技术、信息评价、信息道德、信息探求和信息运用等诸多方面。而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根据信息环境的需要,培养和提高个体成员的信息素质的过程。在分析信息化战争对管理工程专业人才信息素质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培养对策。
1.管理工程专业学员信息素质教育需求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与保障,对军队管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面狭窄的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具有信息素质的学员,能够打破思维的界限,随时按照保障要求,进行相应资料的获取、整理、研究、利用,从宏观上把握装备管理进程和保障任务,以及各保障环节的联系,成为具有良好智能结构、知识创新能力和保障指挥能力的人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信息意识教育
信息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信息及其运动规律的抽象性、概括性、总体性的认识。信息意识既是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过程,也是其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的反映,因此,信息意识对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必然起着控制性作用,信息意识的强弱则直接影响到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效果。信息意识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信息更新意识等多种意识因素。
信息素质教育环节,就是要培养学员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强化信息意识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受教育者对信息应有的科学、全面、深入的认识得到培养,比如信息的内涵、特征、结构,信息的功能及其在装备管理和保障中的作用,信息源的类型、特点,信息交流的形式、类型、模式和信息整序的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主体自身信息需求良好自我意识,即作为行为主体,能时刻意识到自身的潜在信息需求,并能随时将它转化为潜在的信息需求,进而充分、正确地表达出来。
(2)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装备保障的各个环节和进程。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平台之上,包括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条形码、射频技术,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数据库技术、面向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环节,使学员了解主要技术的特性、应用情况及其工作原理,使学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使装备管理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和自动化。
(3)信息能力教育
信息能力主要指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序、利用和评价,进而创造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随着装备管理过程中信息量的不断扩充更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各种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在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如何提高学员的信息能力,已经成为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