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语文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
2018-02-15 05:0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树立大语文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摘要: 作为肩负着为人类传承知识、为国家、为民族
内容摘要:
作为肩负着为人类传承知识、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民教师,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同时在语文中加强
"美育
"的培养对于深化大语文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实施、素质教育、树立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是义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语文这门学科首先是一门工具,是我们思维、学习、交流、生存发展的工具,小学语文工具性这一性质更为明显。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说:
"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
"这字是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也是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是工具,那么,教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其次,小学语文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语言的基础工具性还表现在人们凭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说话作文。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在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情冶性。离开交际功能,抽去情和意,语文便成了空壳,语文的工具性也就显现不出来了。因此,语文是与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再次,小学语文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语文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特点。语文课程使学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小之以理,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有很强的思想性。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一、语文教学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文章外在形式如语言文字、写作方法,既为通常听说的
"文
"与文章的思想内容,即为通常所说的
"道
",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思想内容就不会形成文字,产生作品;同样,只要作品一出现,必然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也不可能没有思想内容而说出一个意思或写成一篇文章。可见,
"文道统一
"是客观存在的。
"文
"与
"道
"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无论是叙事、写人、状物、写景的,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容。教师在教会学生读文章和写文章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既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也有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教育,还有热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物、艰苦朴素、诚实、勇敢、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爱美情趣等等的品德教育。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以学习语文为基础的,是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特点,脱离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空一些道理,就会使语文课变成政治课。如果离开思想教育内容,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就会使语文课变成说文体字课或单项的语言训练课。小学语文教材选编过程中十分注重思想内容与言语形式的统一。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读,明白更多的道理。例如:《可爱的草塘》、豆鹆稚剿》等这样的课文,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一个僵硬的文字符号,而是一幅幅优美的风景图案,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画面;像《长城》、《赵州桥》这样的文章,透露了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古老的文明,折射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在教学这类似的文章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生玩读记背,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陶冶,使他们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的历史,高度的文明,从而使他们更加地热爱我们的祖国、家乡,增加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好地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