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以博客为载体的科教知识管理(1)

2018-02-20 01:4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以博客为载体的科教知识管理(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博客技术孕育而生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博客技术孕育而生,并且受到信息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以博客为信息载体的教学科研管理成为了“精英博客”的典型代表,本文就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博客中的运用,论述了博客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和意义,望有助于教学管理的实践展开。
  关键词:博客平台;教学管理;博客团队;博客效益
  
  引言
  
  自从2002年以来,博客的概念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到2005年,博客数量的增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性:2006年,中国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更是超过了3300万个。根据2006年关于博客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如此强势的增长速度和无可限量的扩展空间,博客正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载体中快速成长和蔓延。
  博客(Blog)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深入互联网文化的工具。当互联网摆脱了计算机技术Web 1.0的束缚,迈入Web 2.0时代的同时,博客文化也孕育而生,从静态的网页浏览转入动态的发布与共享,博客作为更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工具开始拓展。而且越来越多的教育体系也参与其中,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信息环境和研究平台。
  
  一、博客技术与科研教学
  
  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博客(Blog),Blog是Web Blog(网络日志)的简称,是一种基于Web2.0技术的应用系统,用于提供给用户以日志的方式发布网页。基于博客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成为了日志式的网络信息成分。因此,它本身具有时效性,Web2.0技术会以时间为序的方式,自动排列信息发布的先后,便于使用者查找过往数据。
  其次,博客具有人人可以用来传播自己的观点的属性。那么博客的内容可以说无所不及,正因为它的广泛性特征,造就了“草根博客”和“精英博客”之说,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范畴,“草根博客”以广而泛为基本特征,而“精英博客”以其专而精为特点,这里所谈到的科研教学就是“精英”博客文化之一,也翻开了教育体系中崭新的一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博客的基本特征与教学的相容性:
  1 博客时效性与教学即时性
  博客的本身具有时效性,Web2.0技术会以时间为序的方式,自动排列信息发布的先后,便于使用者查找过往数据。这样的特点符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求,博客的内容按时序排列。正如教学过程中的课时安排表,由浅入深地将科研内容传递。既可以在线交流,又可以回顾复习。
  2 博客开放性与教学扩展性
  博客的开放性是指,由BSP(Blog Service Provider)博客服务托管商提供的博客空间,使用者(Blogger)通过免费的注册便可获得使用资格,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观点等供他人浏览和反馈。互动式的空间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众多领域的迅猛发展。我们知道,学科领域之间是存在关联性的,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是体现教学深度的重要指标,不仅科研工作者需要吸收广泛领域的知识,而且现存教育体系的弊病也亟待更新现有的知识来改善,因此,博客为教学提供了革新和创新的有效渠道。
  3 博客群体性与教学协作性
  博客群体主要包括了博客作者和博客读者两大类,正如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博客在教学活动中的交流和协作,可以是师生网络信息传递的平台,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可以是教师之间的网上科研探讨。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总之,博客的群体性,加深了教学的沟通程度,也加强了科研的组织协调。
  
  (二)博客在科研中的革新作用
  1 对象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博客的参与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更是知识利用的过程。在博客空间里,教师的身份成为了博主,也是博客的作者,每一个教师科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课件,讲课记录等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而学生也成为了教学的参与者,在信息传递的环节中进行沟通和探讨,从而形成知识的循环结构,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上一篇:体育与健康学科教案(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