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读(2)
2018-02-24 01:10
导读:有趣的是,在《元宝月墓志》中,李氏又变成了杨氏,只是其地望由东郡改成了恒农,出身变成了汉魏以来的名门弘农杨氏,当然我们可以确信,其父兰陵
有趣的是,在《元宝月墓志》中,李氏又变成了杨氏,只是其地望由东郡改成了恒农,出身变成了汉魏以来的名门弘农杨氏,当然我们可以确信,其父兰陵太守杨次德、秦州刺史杨伯,均属假冒,或是如以前改姓李一样,通过缔结养父养女关系缔结而成的。尽管当时活跃于北魏政坛的杨播一族“自云恒农华阴人”,本身便有假冒之嫌[7],且“门望姻援不胜他人”,但从仕北魏起,“乃有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内外显职,时流少比”,并且确曾与皇室联姻[8]。在这种情况下,杨氏如真出自真正的或假冒的弘农杨氏,却去攀附当时门地并不比弘农杨氏高的赵郡李氏,则难以理解。
结合《元愉传》与《元宝月墓志》所看到的“杨妃”先伪托赵郡李氏后又伪托弘农杨氏,这是北魏孝文帝定姓族以后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行为,文献中事例甚夥,唐长孺先生在《〈魏书·杨播传〉自云“弘农华阴人”辨》一文中已有揭示。除唐先生所举《魏书·王睿传》及《侯刚传》两个典型事例外,我们还可举同书《朱瑞传》为证。传称朱瑞本代郡桑干人,魏末委身尔朱荣,官高爵显,“启乞三从之内并属沧州乐陵郡,诏许之,仍转沧州大中正。瑞始以青州乐陵有朱氏,意欲归之,故求为青州中正;又以沧州乐陵亦有朱氏,而心好河北,故乞移属焉”。而如杨氏改姓以伪托地望还可举张整为例。景明元年《张整墓志》称: 君讳整,字菩提,并州上党郡刈陵县东路乡告迁里人,源出荆州南阳郡白水县,五世祖充,晋末为路川戍主,因官遂居上党焉。燕、赵之世,冠冕弥光,暨世祖太平真君中,君以乡难入京,奉荣宫掖,显祖异焉。高祖……加大长秋卿,龙骧将军,委以六宫之任。
志主张整,赵万里先生指出即《魏书·阉官传》中的白整,亦即孝文帝《吊比干碑》碑阴所附随从人员中的“中给事录大官令臣上党白整”,此人事迹还见于《魏书孝文幽皇后传》,姚薇元先生推断白整源出稽胡[9]。出身稽胡白氏的白整因伪托地望,在墓志中改姓张,并杜撰出五世祖张充。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北魏政权在西晋以后北方社会动荡已久、人口移徙无常、籍贯变迁频繁、重同姓而谱牒不密的背景下确立门第高卑,同时还考虑到各家族魏晋时代的地位,这原本就为伪托地望开了方便之门。
伪托地望除举族直接移徙于所托之地外,常常还以“自云”、“自言”某一魏晋名人后代的方式出现,而要成为事实,似乎还须如前引朱瑞改地望事一样,经皇帝下诏特许。如成淹,上谷居庸人,“自言晋侍中粲之六世孙”;刘道斌,武邑灌津人,“自云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张熠,“自云南阳西鄂人,汉侍中衡是其十世祖”;高肇,“自云本勃海蓨人,五世祖顾,晋永嘉之乱避入高丽”;孙惠蔚,“自言六世祖道恭为晋长秋卿”;温子孙,“自云太原人,晋大将军峤之后也”;王仲兴“世居赵郡,自以寒微,云旧出霸城,故为雍州大中正”;茹皓,“旧吴人也……既官达,自云本出雁门,雁门人谄附者乃因荐皓于司徒,请为肆州大中正,府、省以闻,诏特依许”[10]。
值得注意的是,北朝后期,“代人”或以鲜卑为主的“北人”亦染此风,不再满足于以“代人”或“河南洛阳人”[11]为自已的籍贯,且乐于引一先代汉族名人为先祖。兴和二年(540)《刘懿墓志》称志主刘懿“字贵珍,弘农华阴人”,并虚夸:“自豢龙启胄,赤乌降祥,磐石相连,犬牙交错,长源远叶,繁衍不穷,斧衣朱绂,蝉联奕世。”《北齐书》卷19《刘贵传》所述刘贵事迹与《刘懿墓志》所记基本相同,传却称他为“秀容阳曲人”。从志、传所述刘懿曾为肆州大中正、死葬时隶秀容的肆卢乡、其子亦曾为肆州中正、志称刘懿拥有“第一酋长”等事实,我们可以断定刘懿或者说刘贵原本为北族人,后属籍肆州,而“弘农华阴”籍贯属于伪托。与《刘懿墓志》相类的还有天平四年《张满墓志》,志称:“君讳满,字华原,南阳西鄂人也,汉相留侯之苗裔。”《北齐书·循吏·张华原墓志》却称他为“代郡人”。从志中称张满“语通书革之国,言辨刻木之乡”的情况看,他确实应是土生土长的“代人”,志中所称“南阳西鄂”,实是此时开始且影响及于后世的张姓伪托地望的惯伎,这在北朝家族无闻的张姓人物的志、传中颇为常见。如《北齐书》卷19《张保洛传》称:“代人也,自云本出南阳西鄂。”至于高欢自称渤海高氏而难以究?礫12];侯景显系北族出身,上代最远只知其父名讳,代梁建汉后,却“以汉司徒侯霸为始祖,晋徵士侯瑾为七世祖”[13],虽均出于政治图谋,却也是当时北族出身者伪托地望与冒引先祖的风气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