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2018-03-09 03:5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现代教育要求高职教育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这是对生
[摘要]现代教育要求高职教育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这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了这一教学目标,使课程设置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在对各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设置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四个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 公共基础课程 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有别于传统的本科类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它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自己的主要目标,有着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职业教育对实用性的注重。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实用性却往往被等视为以功利性为主导的实用主义,并以放弃或部分放弃人的全面发展、片面追求技术技能知识的传授为代价体现出来。即便在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的今天,这种短视的功利主义思想仍在职业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尤其表现在对公共基础类课程的设置上,本文将从这一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中加强人的全面发展观的重要性,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设置高职公共基础课程。
一、全面发展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的全面发展已被确立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而这一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之上的。根据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和人的本质观,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理性的自然展开,也不是人的生命本能的自我扩张,或是文化的简单内化,而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社会化的本质力量的极大发挥,人的个性的丰富完美。也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虽然有关专家将现代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四类,并为每一型人才确定了较为具体的培养方向,但只要把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该被忽视。而纵观历史,对这一目标的追求也是贯穿于人类的整个文明进程的。早在奴隶社会,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和谐发展教育的主张,在这个主张里面就蕴含着全面发展的意味,而与此同时,在梦幻般的雅典则已实践着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着身心和谐发展的最张扬个性的人(尽管这种实践因其历史的局限性而不可能与现代教育中所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等量观之)。经历了压抑人的理性与美感发展的中世纪,人类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终于把人从上帝那里解放出来,并逐步确立了现代教学目标的雏形——让大多数的人获得身心和谐发展。随之而来的机器大生产时代则告诉人们,机器生产依赖技术,而技术是在不断更新与革命的,这就必然导致劳动的变换、职业的更替、人的流动,人的全面发展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人类的历史进入了21世纪,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于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更多、更全面发展的人,一些素质越来越被强调,这就是更富创造性、更加成熟化、更有适应性、更具个性化。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树立全面发展观在高职教育中的紧迫性
熊丙奇先生曾先后与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近30位高级管理人员就人才观、教育观、职业观等问题展开对话,并结集为《天下无墙——世界500强给求职者的11条建议》,笔者在这里仅引述其中两段跨国企业的经理人对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评价。上海国际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铭潜是这样说的:“……我在GE(通用电气)工作时,招聘来的新学生,学东西非常快,给他一个项目,在一定时间里都能很好地完成。相对来说,这些学生对专业范围内的工作比较胜任,适合做专才,却缺乏比较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和战略意识,综合看问题的能力不足,要深不能深,要广不能广……”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谢克海则是这样评价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方面是不错的,这主要指书本知识,商务知识和市场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从能力角度说,大学生喜欢变革,比较积极主动,愿望很强,但缺乏沟通能力……客观上说,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把一件事说清楚的能力,这是缺乏沟通能力的表现。”
上一篇: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的障碍及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