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思考(1)
2018-03-11 02:4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职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思考(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ぃ壅 要] 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和农民素质的状况,思考了高职
ぃ壅 要] 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和农民素质的状况,思考了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从整合地方职教资源, 创建农村职教资源体系;确立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定位,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及各类人才; 建立政府买单学院培养新农村技术人才的新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ぃ酃丶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农村建设; 农民素质; 职业培训 Abstract: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glebe resource of China and the status of peasant diathesis, this article gives a consideration of the orientation of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makes a discussion in some aspects, i.e. adjusting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 establishing count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 system,establishing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school, cultivating vanguard and persons of various abilities in the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setting up a new system that governments disburse tuition and education institutes cultivate talented persons and so 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 peasant diathesis; professional training
そㄉ枭缁嶂饕逍屡┐迨堑持醒爰岢挚蒲Х⒄构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的战略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面向大众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确立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如何为地方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 中国农民土地资源与农民素质的状况
根据2004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全国耕地12 244.43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全国耕地净减少80.03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0.47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4.56万公顷[1]。我国13亿人口,只有耕地面积18亿亩,人均1.39亩, 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农村籍人口9.4亿人,人均不足两亩耕地,其中农村劳动力4.9亿,农户2.49亿,每个劳动力平均占有耕地3.67亩[2]。而这在不同地区,人均拥有土地面积不同,在东南发达地区,耕地条件好,人均拥有土地相对较少,而在中西部土地质量差,干旱少雨,人均拥有土地较多。维持18亿亩耕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国家的底线,但仅仅依靠这些耕地发展农业,解决9.4亿人口的富裕和生态问题,几乎是不可能或者是难以实现的,除2亿多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在此基础上寻找其他出路。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4.2亿人。近九成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也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如果我们把初中毕业以上的人作为农村的“高素质人”,也只有7 000万人,7个农村劳动力中只有1人是初中以上文化。如今在农村很难找到高中毕业的年轻小伙子了。会读书的上了高中上大学,学习成绩差的初中还没读完就辍学了。某县要求每个乡输送一位高中毕业、2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去省农校进修,结果跑遍了全乡也没有找到一个。华北某县是个“普九达标县”,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不应超过3%。但事实是,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只剩下4000来人,三年里流失6000多名学生[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使中国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成为可能。目前的统一高考,农民的孩子上不了大学,并非不聪明,而是教育不公和农村经济情况造成的。从教育来看,农村的办学条件、办学环境很不理想,农村学校没有优秀教师资源。经济上农民算了一笔账:一个孩子如果考上公费的高中,一年学费要1000元,加上其他花销,一年大约是3000元,三年下来是1万元。如果是择校生,三年下来至少得4万多元。如果孩子考上大学,即使花钱再节省,四年至少也得5万元。这样的支出对于一个每年现金收入仅数千元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很难承受的,反之如果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每月收入800-1200元,高中毕业打工,每月收入1200-1600元,三年下来却能收入5万余元,经济上的一收一支,任何人都能算出。教育不公和经济方面导致中国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在我国农村,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农村劳动力的87.72%,文盲和半文盲仍有354.9万,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有13.6%[2]。从受教育年限来看,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年,仍然达不到义务教育的年限。因此中国农民素质状况很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