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基本规律(1)(2)
2018-03-11 05:54
导读:3.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不仅提出了大众化理论,而且暗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各国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欧洲,德国和英国
3.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不仅提出了大众化理论,而且暗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各国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欧洲,德国和英国积极出台政策,以便增加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但又出于对传统精英教育“越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差或将越来越差”的担心,又建立了一套高等技术教育体系,这就是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和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由来。在亚洲,我国台湾地区受日本影响成立了技术学院,以后又将之升格为科技大学。可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促成了技术本科的建立与发展。而目前我国技术本科的发展阶段正是高等教育从整体上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时期。另外,技术本科规模在我国高教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02年为15%,2003年为17%,2004年为 19%,2005年达到21%。
4.由技术专科升格而成。德国、日本、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陆续发展的本地技术本科教育并不是从一般高等教育分化出来的,也不是重新建立起来的,无一例外都从原来的技术专科教育升格而来。这可以说是技术本科教育创立起来的共同规律。当时,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做法是:采取双轨制来发展技术本科教育。这与目前我国技术本科试点的实践所选择的发展路线相当一致。因为,我国在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过程中,也将优秀、成熟的技术专科转为技术本科,且形成双轨制下的高教体系。
二、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
1.从人才规格来看。不难发现,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和科技大学是以培养企业和社会组织实际需要的技术应用型高级桥梁式职业人才为目标、我国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技术本科教育以培养工业技术师为目标、英国的科技大学以培养技术工程师为目标,这说明,技术本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人才结构中属于中介性或桥梁性人才,可以在特许工程师和工程技术员之间或工程技术师与技术员之间起到沟通作用。因此,这类人才既需要相应的理论,又需要娴熟的实践技能。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从教育层次和类型来看。世界各国或地区技术本科教育都定位在四年制的本科教育层次,其中,虽然德国颁发硕士学位,但实质上由于学位制度的不同(德国是二级学位制),它等同于其他国家的本科。但在教育类型上,又有各自不同的定位:德国把高等专科学校和科技大学的教育定位于工程教育,认为他们所培养的是工程师、经济师及相应层次的职业人才;我国台湾地区由于高等教育是彻底的双轨制,因此把科技大学的本科教育定位为技术教育,认为他们培养的是科技、工程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英国则比较含糊,没有明确提出技术本科是技术教育还是工程教育,而是把工程与技术合在一起,这也许和英国1992年取消高等教育的“双重制”是有关的,因为取消了“双重制”之后,科技大学也积极向传统大学靠拢,有时甚至运用它们的标准作为升格后大学改革的方向。
3.从人才培养的内涵来看。世界各国或地区除了对培养目标进行概括性的陈述之外,还对所要培养的人才进行较为细致的能力规定。从这些能力规定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国家对此类人才的内涵定义:德国高等专科学校更强调培养立即能够上岗的人才,它所培养的能力非常具体、实用,强调应用能力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我国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培养的人才更多偏重于理论功底和继续学习能力;英国的科技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介于前面两者中间,既强调岗位能力,又突出继续学习能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试论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高职本科:一个亟待探索与创新的教育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