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1)(2)
2018-03-24 02:12
导读:学习者学习时的学习心理状态经常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以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识状态、动机状态、认识状态等心理状态的多种组合形式表现出来。同时,
学习者学习时的学习心理状态经常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以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识状态、动机状态、认识状态等心理状态的多种组合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学习者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学习者处于不同的学习心理状态,其脑电、肌电、皮温、皮电、心率等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并伴随着大量外部行为反应,如在高度注意的状态下,学习者大脑中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许多与活动无关的外部行为反应被停止。在高度焦虑状态下,学习者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注意范围狭窄、感觉迟钝或过于敏感、思维不灵活、暂时性遗忘甚至大脑一片空白等;与此同时学习者肌肉的紧张度、血压、心律、呼吸以及腺体活动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想学、学不进去”时,他们往往情绪或亢进或抑郁,注意状态起伏过大或注意分散,表现出浮躁、焦虑、冲动的外部行为。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既是可以观察到,可以测量到的,又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其核心是学习者保持一般的学习心理状态和特殊的心理状态的协调一致。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是一般的学习心理状态和特殊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有机结合、是学习的适宜状态、积极状态、主动的、自组织状态、意识状态的和谐统一,是学习者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整合。
二、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结构与特点研究
笔者对1080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处于无意识或模糊状态。被动状态、消极状态、不适宜状态的人数远远大于处于意识状态、主动状态、积极状态、适宜状态的学生。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么动机状态、注意状态、思维状态、意识状态发展不平衡,要么学习的准备状态、心理相容状态、心理互动状态、心理监控状态、心理反思状态不完整,要么学生特殊学习心理状态缺乏一般学习心理状态支持,要么学生学习一放心理状态不能在学习活动中切实体现出来,出现学习一般心理状态与学习特殊心理状态的不一致。表现为“不想学、不爱学、学不进去”,“学习时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上课非常想认真听课,可是听着听警就走神儿了,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么学,怎么就学好了”,“考试时总希望有最佳状态,可是却调整不到最佳状态”……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学习心理状态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教育者和学习者意识到,每年中考、高考前的心理状态调整热,就反映了人们对心理状态在考试中作用的充分认识。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却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经常性的研究和控制,使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调节处于被动之中。
其实,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既是活动主体的内在心理体验,又是活动主体的外在表现,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既反映出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身心特点和状况,又体现着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效率,正如列维托夫所说,学习心理状态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学习心理状态的结构是由包括动力结构、支持结构、运行结构和调节结构所组成。动力结构是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形成发展的前提,由学习的动机状态、认知状态所构成;支持结构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形成起到支撑作用,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志状态是支持结构中的主要成分,它们的有机结合是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维持的保证;心理准备状态、心理互动状态、心理接纳状态、心理相容状态组成了学习心理状态的运行结构,运行状态是建构在动力状态和支持状态基础之上的,是动力状态、支持状态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学习心理状态效能的反映,是整个学习心理状态的核心;调节结构是由心理监控状态、心理反思状态组成,对学习心理状态具有协调和整合作用,直接影响学习心理状态的优化和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形成。学习心理状态同时是一个由内隐结构和外显结构组成的统一体,学习的动机状态、认知状态、准备状态等内隐状态,通过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行为状态等外显状态反映出来。如学习心理状态功效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