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1)(3)
2018-03-24 02:12
导读:学生学习心理状态有以下特点:第一,内隐性与外显性。学习心理状态是学习者学习活动时心理活动的内部体验,但是学习心理状态却以行为指标如行为的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有以下特点:第一,内隐性与外显性。学习心理状态是学习者学习活动时心理活动的内部体验,但是学习心理状态却以行为指标如行为的紧张度、指向性、灵活性、稳定性、协调性,注意指标如注意集中时间、范围宽窄等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观察和测量。第二,短暂性和相对稳定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具有时间上的短暂性,某种学习心理状态出现以后只保持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但是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学习心理状态一经出现并不会立即消失,总要保持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第三,情境性和变化性。某种学习心理状态是和特定情境中的内外刺激、主体特定的活动状态紫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特定情境下,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就可能产生,脱离这种学习情境学习者的这种学习心理状态就可能消失,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在不同情境下,在不同时段中是可以变化的。第四,指向性和弥散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被具体的对象所引起,学习活动也总是朝向特定事物的方向。同时,已形成的某种学习心理状态又具有扩展性,在从事相邻或相近的学习活动时具有相同的心理状态。第五,共同性和个别差异性。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由共同的内容组成,从形成到发展都会遵循从无意识状态到意识状态,从消极被动状态到积极主动状态,但是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却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性。第六,可控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是可以控制调节的,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具有主体性、体验性的特征,学习者本身可以充分体验到的不同学习心理状态对学习产生的不同影陶,为此,外部调节和内部调节都能够实现学习心理状态的有效控制。如,笔者采用“想像成功”、“放松训练”等的方法,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进行调节,实现了员佳考试状态。第七,主动性与被动性。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有主动性与被动性之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与学习过程相适应,而有的学习者却处于被动阶段,不能实现学习心理状态的自主调节。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学习者就能在学习中实现高效率的学习。第八,效能性。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巨大作用,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为学习者有效、高效学习提供了载体、前提和保障,不良的学习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运动心理学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运动成绩影响的比重可以占到70%,越重大的比赛,心理状态的作用越突出,学习活动亦然。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