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思想政治教育与主题网站的建设(2)

2018-06-18 05:58
导读:大学生之所以如此依恋网络,可以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找到答案。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渗透性和感染力,必须从心理教育的角度人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

    大学生之所以如此依恋网络,可以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找到答案。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渗透性和感染力,必须从心理教育的角度人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律精神,增强其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在“虚拟社会”中“能够”做的事情和“应当”做的事情之间产生自主自觉的判断。因为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还受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只有改变人的思想的诸要素及其结构,才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立场和行为。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时,应关注诸如无意识、欲望、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直觉等心理因素,注意引导、扩充学生的需要,使思想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川。
  (三)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制订规范与舆论监督结合的原则
    互联网为人们自由地上网,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自由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网络道德约束机制,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要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订网络行为准则,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对网上反动、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要进行清理,要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
    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舆论的力量,传导、褒扬善举德行,谴责、鞭挞缺德行为,从而使整个网络社会形成扬善惩恶、扶正祛邪的良好风气。尽管网络是“虚拟的社会’,,但网络人同样有被心理认同、接纳的归属感的需要,网络人的自由在本质上是理性的,网络人必须具有道德意识,不能认为匿名、数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随意制造信息垃圾,进行信息欺诈。否则,必将受网络舆论的谴责与良心的自责川。对此,可以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在一些学生关注的网站上形成正确的舆论核心层。

  《四)网络运行规律的独特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当采取技术监督与伦理关怀相结合的原则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种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而且也破坏这种道德,如果他们能这样做而不受惩罚的话”。如果一个社会缺乏道德行为的惩戒机制,对社会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只有对不道德行为通过纪律和法律的手段坚决予以禁止、惩治、消除,新的伦理规范的确立才有保证[s]。为此,必须完善网络技术,通过技术追踪、清查不良网站等方式,达到对网络主体的实际监督。

   然而,由于网络运行规律的独特性,由于网络安全技术等原因,对网络实施全面控制,尤其是对外来信息实施控制相当困难。事实已经证明,对网络中的不道德行为,仅靠单方面的技术手段追踪侦查,收效甚微。规范、公约不足以形成网络秩序,且有可能助长对网络道德的“怀疑”和“规避”倾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创造具有普遍化、标准化技术背景的监督环境。这就要求网络主体对自身的道德责任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同时也能感到外界要求自己遵守各种道德规范的无处不在的强大压力。一条可行的途径是:将加入网络规定为一种资格,为获此资格,行为主体必须先行付出相应代价,并做出遵守相应规范的承诺。应运用诚信机制原理规范大学生网上道德,以资形成良性循环。在这种契约式的前提下,网络行为主体将不得不把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的层面加以学习、掌握,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公德意识和规则意识。
  三、建设主题网站应当注意的问题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从技术手段上说,它为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借网络之力“科技兴思”,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以网络为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用正确、健康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增强思想教育主旋律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和影响,努力把网站建设成为师生网上的精神家园_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综观各高校的思政网站,目前都设置的栏目有:校园新闻、时事追踪等新闻动态类栏目;网上党校、团建专题、“两课”探讨等教育特色类栏目;文海纵横、读书沙龙、生活时尚、体育纵横等校园文化类栏目;勤工助学、出国考研就业指导等特色服务栏目;规章制度查阅、成绩查询、校长信箱、网上聊天室、免费邮件、同学录、留言簿等互动栏目。网络信息内容、栏目设置、网页设计、语言使用都能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辑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表现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中,有几个问题在主题网站建设中应引起充分重视。    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调研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进行,只有充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的放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通过网络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往往比面对面的谈心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直接、更准确。网上调查可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以最快的速度得到第一手的材料。调查结果一目了然,可省去问卷调查之后繁琐的统计和分析过程。应在网上建立咨询站,尽可能利用电子邮箱、邮件组或者是BBS等网络互动功能,进行有关政策、心理、人际关系、传统文化、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咨询。咨询站应该实行隐性教育方法,采用娱乐、心理问卷调查、图片、音乐等多种易被接受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其次,在弄清学生想什么、有哪些思想问题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找准切入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主动发起讨论,引导学生上网交流。有的高校网站,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话题五花八门,没有主题,呈自由泛滥之势,讨论的内容也比较平庸,这与网络思政工作者没有主动引导有关。例如BBS上可以设很多专题和讨论区,但一定要有精华区或热点区,由思政工作者确定话题,引导讨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再次,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将网络应用到学校管理中,
上一篇:关于提升反思能力 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