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刍议(2)

2018-06-18 06:53
导读: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关系的再生产。政治关系是从事一定政治活动的人们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关系。它是基于经济关系之上的诸种社会关系的集中、综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关系的再生产。政治关系是从事一定政治活动的人们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关系。它是基于经济关系之上的诸种社会关系的集中、综合的表现。由于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阶级社会中反映在政治关系上,就表现为统治与被统治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内部各种利益集团、政治团体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历来被视为再生产既定的政治关系的重要工具。如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把理想社会划分为三个层次:哲学家,军人,手工业者和农民。他认为教育要形成人们的一种”正义”观。他所谓的“正义”就是要求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当人人都各干自己的工作而不干涉别人的工作时,整个城邦就是“正义”的了。中国古代董仲舒、韩愈等人在教育中向人们灌输“性三品”说等等,从思想上强化具上品之性者对下品之性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这些做法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再生产政治、阶级关系方面所具有的价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关系的再生产首先通过网民的政治社会化,实现其政治角色的认同而实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使网民逐步认识他本人所从属的阶级、政治集团,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政治地位,所应具有的政治形象,以及与这种地位、形象想适应的政治权利义务、行为规范,并能据此而采取政治行动。网络思想政治对政治关系的再生产还通过培养网民自觉的阶级意识,对网上不同阶级、阶层的的融化和改造,对政治文化资源的分配而实现。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叶网络社会政治意识的传播与生产。政治意识是一定政治有机体的“大脑”.主要是各阶层、社会集团的政治观、历史观和根据这些观点提出的政治主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社会各种形态政治意识的再生产与生产均能发挥价值,特别是在政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政治舆论的培育与引导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上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同时在网络社会培育正确的政治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政治舆论导向,从而对人心和政局的稳定,对国家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对系统政治学说、政治思潮的定向和发展,对政治体制改革等,均能产生积极作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表现为对文化的维系和变异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既定的社会文化具有一定的维系价值,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使网络文化各要素发生协同作用,维持原有的文化及其结构,保持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的价值,这种价值特别表现为某些具体的精神文化,如网络道德文化、网络政治文化、网络哲理文化等等。这种价值,一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实现,二是通过对既定文化的控制而实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文化变异价值,即网络思想政教育具有使社会文化改变其内容与结构,使其不断发展的价值。在网络社会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动力机制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变异价值之所以如此重要,首先由文化的自身结构所决定。一般认为文化结构可分为外层—物质层面的文化,中层—制度层面的文化,内层—思想层面的文化,其中的内核是基本价值、基本观念。从文化变迁的观点来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改变尚不足以引起一种文化的结构性的变化,而只有由发端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变迁而深人思想文化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基本价值观念的变迁时,文化变迁才得以完成。实践证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文化深层变迁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其次,从文化变迁的诸种规律,也可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价值。各种异质文化的互动成为文化变迁的重要动因。有人将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的接触互动称之为“濡化”。各种文化对异质文化所作出的反应,其性质和程度往往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反应往往取决于教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网民可以接触到具有多种价值取向的文化,能与各种异质文化发生较为频繁的交往,从而对异质文化、不同的价值规范体系也容易形成一种较高的“承受阂”,形成具有弹性的文化适应性。这种承受阂和弹性,有利于濡化过程的进行,有利于在各种不同文化的互动中发生文化的变迁。文化变迁的基本动因还在于人自身。人是文化的主体。他既是传统文化的承受者,又是新文化的创造者。一定的文化塑造了具有一定特征的人格,而一定的人格又形成一定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与人因果循环的链条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可以发生突破的环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是指向未来,因而也是一项超前的工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开拓精神、革新意识的人,并以其价值观念影响网民的人格构成,使他们面向未来,乐于接受新事物,并开发出网民的无穷创造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使网民继承传统文化,又可以使网民超越这种传统,开创出新的文化。
    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对提高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摆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一般网络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网络教育的关系,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可以使网络教育主管领导自觉地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网络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其次,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可以使网络管理者、网络教育者自觉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再次,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可以使网民自觉培养自己做“四有”新人。

上一篇:论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师范专科生培养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