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高考命题看高三历史复习的要求与对策(2)

2018-06-19 02:40
导读:2、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近两年的高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考察的层次,着力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力度,降低了再认、再


2、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近两年的高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考察的层次,着力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力度,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和分值,于是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只是提高能力这是错误的。这里有个对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的认识问题,也有个对历史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问题。就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而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不能分割开来。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一座沙丘之塔;忽视能力片面强调知识,知识只能是一堆待工之料。事实上,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作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 理论 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副没有血肉的骨骼。就历史基础知识的内涵而言,我们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名、数据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历史基础知识,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在内。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在高三历史第一轮的复习中,首先强调学生读目录、读课文、读地图、插图、读年表、读习题,然后教师重点讲线索、讲阶段特征、讲结构、讲历史概念,并以近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做示范、让学生学着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3、要大力加强学科能力的训练。

①选择题

1995年、1996年、1997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幅度提高了选择题的难度,强化了它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测试功能,并在题干和题枝的考查上,摆脱了教材原文的束缚,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如出现了历史材料题,要求准确理解或表述历史概念题、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目的和结果题、归纳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相同点的题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在选择题上的这一显著特点,向我们展示了高考命题改革的又一思路——尽可能地发掘占试卷总分48%的选择题的测试功能。为适应这一变化,我们的备考复习在抓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强化选择题的历史学科能力的训练。具体做法:一是深化教材的重点知识。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起因、性质、特点、实质、意义和历史概念的内涵,要深入发展,力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表述。二是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要精心编写和选择一批能力要求高的训练题,并通过这些训练题的检验和评讲,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准确表述历史概念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三是加强解题技巧的探索和 总结 。尤其是要加强解答多项选择题的技巧研究,初步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解答选择题的思路和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② 历史 材料题

自1989年,高考历史试卷第一次推出了史料 分析 题至今有9年,历史材料题的多测试功能,正在波及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发掘,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要想充分发掘历史材料题测试功能,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训练:第一,透彻理解史料。要密切结合史料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或史料所涉及的重大事件的 社会 历史条件等,全面准确地把握史料的 内容 和主旨,力求在读懂史料这个关键性 问题 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过关,从而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第二,变换题型提问。精选若干有训练价值的重要史料,采取史料相同而题型设计不同或设问角度不同的方式,
上一篇:“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