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铜陵无择校”的思考

2018-06-21 06:3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铜陵无择校”的思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毕业
毕业

据新安晚报710日热点新闻报道:近几年来,铜陵无择校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界1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几乎令所有管理者和社会各界面对的择校难题,铜陵的中小学教育却进行了成功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

“铜陵无择校”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是始终坚持就近入学,市长的孩子也不例外,义务教育法在这里真正贯彻落到了实处。2是以“均衡教育”发展为目标,在教育投入上不搞锦上添“花”的重点示范工程,在优化办学资源,大刀阔斧调整中小学布局的同时,花大气力强化薄弱学校建设和改造。3是师资队伍也强调均衡,名师就不放在名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先就对新建或薄弱学校倾斜。

每年中考之后,中小学招生,上上下下喊得最多的就是择校热。在我们1些县市,愈演愈烈的也还是择校热,什么划片录取,什么电脑派位,到头来还是被择校热撞得支离破碎。择校生1年比1年增多,选择的学校1年比1年集中,择校费1年比1年看涨,每到招生时节,弄得那些重点名校的校长东躲西藏。A书记的条子,B局长的电话,各种请托纷至沓来,找你就是没商量。很多时候,校长们左右为难,家长们怨声载道,社会却还不明白是什么在推波助澜。

教育资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公民享受教育的权利应当是平等的。不能因为你是领导的孩子,你是权力部门的子弟就可以特殊,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无分有钱照进来,这有悖于教育1贯崇尚的公平与公正原则。与“铜陵无择校”的做法相比,我们1些地方就有不少需要认真反思的东西:1些县学校多,摊子大,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农村薄弱学校廋骨嶙峋,教育资源贫富不均,差距日益增大。每年有限的教育经费全部压在那么几所名校身上,客观上形成了择校热。1些地方财政赤字困难,任其中小学自生自灭,收费滚动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只好在择校上做做文章,聊补办学经费缺口与不足。加上政府部门对择校费、议价生睁1眼闭1眼,私下有时还调节1点,这实际上就是默许了择校热。1些人热衷于形象政绩工程,创名牌创名校口号喊得震天响,有的地方省市示范重点如雨后春笋,1所接1所地创建达标。其实学校还是那个学校,教师还是那些教师,创了示范,丑小鸭就变成了白天鹅。身价1高就有了择校的资本,收费标准先就翻了个个,这种做法无形中助长了择校热。师资流失往往是薄弱学校发展的瓶颈,是择校热升温的根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今人才市场放开,名师如果没有好的制度管理,没有优越的条件保障,谁不向往城里名校?像铜陵1样有意识地将1些老牌学校名师调到新建或薄弱学校,在这些学校多培养1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多创造些条件,留住了好老师也就留住了学生,在1定程度上也能给择校热降降温。  

    上一篇:以人为本谈学生溺水事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