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背后的不公平
2018-06-21 06:5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公平背后的不公平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毕业
有1位领导说
毕业
有1位领导说过,在中国,最公平的事莫过于1年1度的高中考。说也是,1件事连续推行操作了2108年,年年都是1把尺子,让猎奇的外国人都惊叹。高校高中招生考试像1条高压输电线,国人有几个敢碰的哪个不头破血流。考试,就是黄帝老子也要同我坐在那1人1个座位的考场上,能说不公平?
不过因为是招生考试,考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招生,所以它的公平就需要延续性。近年来招生黑幕招生腐败屡见报端,让人不得不疑问:1件事如果说它的结果是不公正的,那么它的前提公平又有何意义。我们且不说高校招生近年来的什么扩招,线下投档录取,议价生之类的,那里面的游戏规则我们老百姓不敢乱说。但6月考学生,7月考家长却是不争的事实。每年高考成绩1公布,各级招办各类高校像3伏天1样天热也热起来,电话招呼不断,3更半夜也有人敲门。分数高又怎么着,还极有可能“撞车”。转弯抹角,求人拜佛,最终得找到志愿学校花钱上个保险。线下也不1定无路可走,去年我有1位同事的孩子就是没上3本线,据说在高招办找到了人也上了1所挺不错的学校。
高校招生的名堂说不清,但底下的中考高中招生我却略微知道12。我们县是1百多万的人口大县,每年中考后,县内的几所重点中学的校长都会像歌中唱的那样说我很烦。招生时节,各种请托纷至沓来,A书记的条子,B局长的电话,找你没商量。校长们表现也不1,到了招生季节,或关掉手机,无奈地东躲西藏;或为之踌躇满志,趁机拉拉扯扯,有些人不是真的断绝了消息,从人间蒸发,而是转到那条看不见的战线,与领导与大款们搞起地下活动变成了单线联系。社会上呢?1方面大家都在埋怨领导干部和大款走后门,为这些人写出的条子如何之管用而愤愤不平。另1方面自己也纷纷加入请托者队伍,管用不管用都成了盲目的追随者。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多,不选择个好点的学校,做父母的似乎也觉得对不住孩子。无可奈何花落去,炎炎酷暑中,有多少家长在茫茫人海中为孩子的升学之路随波逐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国青年报》曾1针见血抨击过这种不正常现象:“抚今追昔,今天有钱有势者的子女,能够进入好学校的比例,是不是增多了?他们都是考上的么?我们这么多教育工作者,对此是习以为常了,还是觉得汗颜?”谁都知道,择校风愈来愈热,卖名额、权钱交易之类的事不止1个地方1所重点学校,于公于私,有时主客观因素都有。1重点中学食堂缺煤,1大款经销商立刻主动送来几车,为学校解决了燃眉之急,当然底下作为交换,商人中考7门课总成绩200多分的少爷理所当然被特招进重点。还有某校长的女儿毕业待岗,基于
就业无门,恰好人事局长来函,恳请学校收下自己差了几分的孩子。校长看到“协调”的机会来了,电话告知局长,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只是也有1事相求,局长1口答应帮忙。没办法,人情礼往,不但人收下,择校费也分文不取。本来,统1考试,按分录取,再公平不过的规则,就这样被有能力有特权的1些人破坏了。招生这块净土被金钱人情践踏,其中的腐败无形中就把我们公正统1的考试推向了1种尴尬境地。
招生腐败,损害的还远远不是公平公正的考试,不是几所学校几位校长的声誉,而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而是所有学生的心灵。我们当中许多从76年恢复高考制度考上来的农家子弟都清楚,那些年录取从高分到低分,就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分数高才能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如今虽不能说寒门多出俊才,但名校中官员和富商子弟越来越多,就不能不让人多打几个问号:和谐社会为什么不能构建和谐教育?为什么有些地方热衷于办示范重点名校?同样是读书求学的孩子,为什么不能享受同等资源的学校教育,重点学校的大门到底朝哪开?当我们1些农家贫寒学子,无钱无力上重点,却不断看到身边1些懒惰、能力低下的同学,因为有个做官的爸爸,因为有个大款爸爸就能1路绿灯,买高中,买大学,买工作,最终甚至于买到赢实的前途。他们1定会迷茫,会丧失信心,会怀疑自己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价值。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又是1年高中考,当那些公然践踏公平原则、以享有“潜规则”特权为荣耀的人们为成功沾沾自喜的时候,当我们1些校长仍然用手中的招生名额与各种利益进行权权钱权交易的时候,他们想过没有:社会和家长们也会渐渐认为,前面的考试是糊弄他们的,公平的背后其实是不公平的!(原载随笔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