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浅析企业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路振峰
(陕西省第6建筑工程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会计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财政部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突出和强调了谨慎性会计原则的作用,为企业实行谨慎性会计处理提供了法规基础。本文就如何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提出了1些相应的看法。
关键字: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谨慎性 保守性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728-2462(2007)05-00029-01
1、全面理解企业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1)谨慎性原则的概念。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1般原则之1,它是指在企业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或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度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也就是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要求进行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对没有肯定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要求尽可能少计或不计,真正体现资产、负债的含义,以免使会计报表所反映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乐观预测和盲目决策。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它是在保守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并不意味着消极保守,更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它是保守主义的“扬弃”,是对客观性原则的补充。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企业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却奉行适度保守的会计处理。
(2)谨慎性原则的作用。谨慎性原则的科学运用能对会计信息的价值起到1定的积极作用。目前,会计信息不透明、不真实的现象相当严重。财政部于1996年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中在第2章第2节中专门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其无疑成为会计诚信的法规保障。笔者认为,强化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对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要求适度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这将对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形成1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客观的会计信息。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能有效避免管理者过于乐观估计各方面因素,有利于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能力。另外,从宏观角度看,采用谨慎性原则也有利于政府部门更全面、更审慎地分析经济形势,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规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