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尊重事实是真教育的前提
王桂娟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学区,北京 平谷 101207)
摘 要:本文从要尊重人的本质、要尊重历史的事实、要尊重伟人的情感这3个方面阐述了尊重事实是真教育的前提。我们要实施真正的教育,就必须尊重事实,不能带有任何个人主观的感情色彩来审视文本,我们只有还事实以事实,才能实现实施真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真教育 事实 前提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8-2462(2008)03-0039-01
几乎每个教师都知道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解放不了自己的思想,我们往往不能做到对事实的尊重,总是带着某种思想的倾向来实施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哪怕是很多新生代的教育先锋,他们也1样不能完全尊重事实。在这里,我没有批判同行的意思,因为我们都是无辜的人。我们接受的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我们先前的教育方式是却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用意识形态代替了马克思主义,用所谓的人文思想改变了客观的事实。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呼唤尊重,必须提出尊重事实是真教育的前提。就语文教学来说,我认为有以下3个尊重值得思考。
1、要尊重人的本质
无论古今中外,人的存在都有其本质性的1面,我们不能用所谓的意义和意识形态来代替人的本质属性。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很难抛却意识形态的影响,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来解读文本。
例如,在讲述《皇帝的新装》1篇课文的时候,老师总是习惯把当时的写作背景向学生先讲授,然后把落脚点放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与愚蠢、虚伪上。但是,如果我们抛弃了对封建统治阶级固有的偏见,而是站在人的立场上去审视这篇课文的话,我们或许会发现安徒生批判的不仅仅是统治阶级,而且还有那么多的老百姓。可是我们用的是介绍背景的先入为主,把矛头仅仅指向了统治阶级,而忽视了人性中虚伪的普遍性。我们要知道,这是1篇童话,童话是写给儿童看的,让儿童从愉悦中获得启示,它担负不了批判封建统治阶级的大主题。安徒生要批判的是成人的虚伪,呼唤的则是童真的存在。“爱心”和“童真”是安徒生童话的两大主题,我们不能将童话成人化,也不能让先天的意识存在掩盖了客观事物存在的本质。
2、要尊重历史的事实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知人论世是老师们都懂的,但是它很多情况下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用历史地观点去看问题。
例如我们在讲述《项链》1文的时候,我们的落脚点往往是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虚荣的本质批判上。甚至在这个女人遭受了10年的痛苦后,我们的授课者仍然想挖掘出她的虚荣的存在,让学生在前后的变化中谈她的本质没有变。其实,只要我们去关注了故事所发生的历史情境,我们就不难发现追求美、借项链等活动,在当时是多么普通的1件事情。参加那样的舞会,为表现突出而借首饰、服装是正常的行为。文章开头也说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