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教(5)
2018-06-26 02:04
导读:就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而言,最大的困难也在贯彻实用的教学原则,它既要职业教育内部牢固的思想基础,又要有充裕的经费和设备支持。辛亥革命后,学界
就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而言,最大的困难也在贯彻实用的教学原则,它既要职业教育内部牢固的思想基础,又要有充裕的经费和设备支持。辛亥革命后,学界批判实业教育,其核心内容是说实业教育脱离实际;而到20世纪30年代初,学界总结轰轰烈烈的职业教育事业之所以很快衰落的内部原因,主要也在学非所用,分析失败的客观条件时,主要是缺乏实习和实训场所。新中国建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以致时而走向极端,时而走回老路,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的现象至今还严重地存在着。小学的劳作课和中学的生产劳动课程在多数学校已经名存实亡,劳动和技术至今未能成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各级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重视实用、注重能力的教学原则常常被批评为违背全面素质教育的狭隘的功利主义。殊不知强调实用与能力,与全面素质教育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它无非是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强调了某个侧面。何况离开实际生产和生活,良好的素质又如何能够养成?普通教育一当脱离实际势必误人子弟、殃及大众,不讲实用的职业教育将不仅导致职业教育的衰败,而且将使整个教育脱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由此可见,发展职业教育决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事,它的发展不仅有赖于职业教育自身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同时有待于普通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使“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注: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7页)。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对职业教育的接纳、兼容程度,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水平和这个社会的思想水平。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黄炎培教育文集》第1-4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
黄炎培《八十年来》,中国文史出版社,1982年
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闻友信 杨金梅《职业
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
李蔺田主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1981年
历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
周邦任 费旭主编《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德全主编《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年
福建机电学校《九十周年校庆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