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乡村落地人才

2014-10-29 01:13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乡村落地人才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解决“三农”问
摘要: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黑龙江省实施的“村村大学生计划”是一项利民利农的教育工程,也是快速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人才工程,旨在为农村培养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落地人才。本文对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村村大学生”培养中优化人培养模式问题进行交流,为高职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落地人才
   
  为了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我省首先启动了“村村大学生”计划。2003年12月2日,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黑教联「2004」3号文件《关于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的意见》,决定从2004年到2008年,共培养近10000村村大学生(每村至少1名),毕业后回到所在乡村为民服务。近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教委的具体部署下,经过各培养院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村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村村大学生”培养牵头学校之一,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村村大学生”培养期间,共招收四个专业350名来自省内各乡村的学生,按照为农村培养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落地人才,也就是要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 、会经营、善管理、通市场、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采取了诸多有力措施,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配备、经费投入、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和强化。本文就我院“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问题进行阐述。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一、工学结合“15+5”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背景
  
  针对村村大学生的学制较短,生源基础总体偏低,文化水平良莠不齐,年龄相差较大,部分学生已成家立业等现实问题,我院知难而进,认真研究和探索,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村村大学生”培养能否立足龙江、面向乡村、服务“三农”,为农村畜牧生产一线培养适用、实用的落地人才,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1.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面向“三农”,培养落地人才
  黑龙江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已经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2003年,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主辅换位”,2010年以后,畜牧业产值要达到农业经济70%以上。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人才支撑至关重要。据统计,全省1100个乡镇现有畜牧科技人员4384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仅占1.33%,平均每个乡镇不足0.5人。由此可见,我省乡镇畜牧行业生产第一线极其缺乏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确定“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既要立足本土,结合当前农村基层养殖业的现状,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使学生掌握常规技术外,熟悉规模化、现代化、工厂化、自动化畜牧业的生产技术。
  2.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关键技术环节
  畜牧兽医专业面向比较宽泛,涉及行业的养、繁、防、治、管、加、销等技术环节,涵概了畜牧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及服务体系,在有限的二年时间内,学生不可能每个技术都能做到精通,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握好特殊与一般、基础与应用、宽泛与突显的关系,增加针对性,淡化或删除繁琐、无应用意义的理论知识,强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根据学生的意愿,提供若干个专业方向,在实践中加以强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体验基层生产环境,强化服务意识
  村村大学生毕业后均回乡工作,在校期间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达到统一和共识。通过加开必要的与农村工作相关的课程外,每学期安排5周的专业生产实践,使学生熟悉养殖一线工作场景,从事专门专业工作,练达专业技能。假期内安排2周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任务中了解农村畜牧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及改进措施,对其学习、工作大有益处。
上一篇:企业资源配置力与企业竞争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