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宽带薪酬的应用(2)

2014-10-31 01:42
导读:宽带薪酬模式将薪酬与绩效表现紧密结合起来,不仅通过弱化职级、资历向员工传递一种个人绩效文化,还通过弱化员工之间的晋升竞争而更多地强调员工

  宽带薪酬模式将薪酬与绩效表现紧密结合起来,不仅通过弱化职级、资历向员工传递一种个人绩效文化,还通过弱化员工之间的晋升竞争而更多地强调员工之间的协作和知识共享,这对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宽带薪酬从关注个人绩效到关注部门绩效,再到企业整体绩效,而且各级绩效指标均由企业战略目标分解而来,从制度安排上保证了企业战略的有效落实,从而确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就是宽带薪酬不是万灵丹,它只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有利于企业重视绩效与员工能力的战略顺利转化为企业薪酬政策的薪酬模式。因此,在这里我们必须意识到那些著名企业使用宽带薪酬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的企业战略或薪酬战略中“绩效”的重要地位,通过宽带薪酬模式的有效运作,形成企业有力的薪酬政策再以此反馈企业战略,促进企业战略的推行。
  因此,宽带薪酬成为世界先进企业广泛运用的薪酬模式,关键在于它是一种以绩效为标准的薪酬制度,将员工的薪酬与绩效紧密联系起来,使企业的薪酬制度可以与企业组织扁平化、流程再造、团队导向等企业的改革方向相适应,从而从容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3 科学实行宽带薪酬是成功的保障
  
  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推行宽带薪酬。在正确并且深刻认识宽带薪酬的内涵和核心的基础之上,审慎的对待企业的实际情况,理智的选择和实施。
  首先,宽带薪酬的实施必须以企业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为依托。宽带薪酬是以素质为基础,绩效为标准制定的薪酬体系。每一个岗级薪酬中工资浮动的范围比较大,甚至同一岗位级别中不同员工之间的工资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尽管这是员工能力不同所致,但在中国这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如果绩效管理做不到位,那些自认为能力不比别人差的员工就会对管理的公正性、公平性产生怀疑,从而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降低员工的组织承诺度。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扎实规范,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能够敏感的反映出员工对组织的贡献程度,能够确保通过绩效计划和考评达成管理者和员工在最终的薪酬决策上的一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其次,要确认宽带薪酬的模式与企业的战略或者薪酬战略是相符的。企业必须要有明确的企业战略,是企业实施宽带薪酬的前提条件。因为宽带薪酬中起到灵魂作用的绩效标准必须是由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而来的,必须在企业战略明晰的基础之上,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它们量化为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企业的薪酬战略。这样建立起来的薪酬体系才可能有清晰的目的性,从而形成根据企业战略,借助薪酬激励,强化员工作为,推动企业战略实施的良性纽带。另外,由于宽带薪酬本身对于升职这种激励措施的弱化,以及对于绩效的高度强调的特性,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企业。宽带薪酬要求管理层级少、管理幅度宽相对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要求在企业中技术、创新、合作、管理等智力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优势支撑作用,员工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与企业绩效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要求企业的创新文化支持学习,鼓励创造,奖励优秀绩效。当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属于此类型时实施宽带薪酬是其不相匹配的,也就无法起到推动企业的发展的作用。
  宽带薪酬是使薪酬的激励作用和绩效表现密切关联的薪酬模式,欧美国家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确实大力推动了许多企业的发展。对任何企业,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优的思路,管理决策人员应权变地把握好企业现状,在深入了解宽带薪酬的基础之上,冷静引入,把握好导入宽带薪酬体系的时机和形势,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参考文献
  [1]裴红卫.宽带薪酬[J].企业管理,2003,(7).
  [2]王今舜.宽带薪酬与传统薪酬对比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11).
上一篇: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策略刍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