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本钱与经济效益关系的影响因素(1)(2)
2015-02-07 03:05
导读:通过波特的理论可以知道,在传统静态假设条件下,企业的技术、资源配置和消费需求都是固定的。社会环境本钱的内部化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避免地会相对
通过波特的理论可以知道,在传统静态假设条件下,企业的技术、资源配置和消费需求都是固定的。社会环境本钱的内部化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避免地会相对进步企业的生产经营本钱,并降低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但是,静态假设条件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存在的,社会是在不停地运动和进步中,因而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判定应转向基于创新的动态模型。除此之外,企业环境本钱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的不确定性。尽管企业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但是受产品生命周期、产品替换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约束,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何时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能力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创新补偿能否发生是不确定的。
第二,政府环境规制运作模式的选择。环境规制按其运作模式及特点可分为命令控制性和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波特假设是以后者为条件的。在现实中,企业的创新补偿能否实现与政府环境规制运作模式的选择以及对企业创新的激励程度密切相关。假如一国政府仅选取前者,而忽视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创新规制,那么企业创新补偿是难以实现的。
第三,企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由于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和产品工艺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同,从而使不同企业对环境污染所支付的本钱存在差异。如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电子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工等行业产品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远高于轻工产品生产行业,但衡量企业环境绩效的标准却是标准化的,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环境治理本钱的高低,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收益对环境本钱支出的补偿程度。
第四,企业对政府环境规制措施的反应。当企业经营者对政府制定的环境制度仅仅是被动遵循,企业对环境污染的付费必然导致企业环境遵循本钱的增加,进而使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下降;相反,假如企业在政府的激励性规制下采取了积极的创新行为,那么企业就有可能因创新行为获得生产效率的进步,从而使环境治理本钱得到一定或全部甚至高于本钱的补偿。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五,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即使企业对政府的环境规制采取了主动的创新行为,但由于不同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状况等条件方而存在着差别,这就会使企业之间在创新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差异,当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时,环境治理本钱就不会因创新行为引起的生产效率进步而得到补偿,企业的竞争力因而会受到影响。
第六,企业信息获取的非对称性。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创新行为,即进行怎样的创新、如何创新以及创新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都要依靠于完全的市场信息,但事实上企业在信息的获取上是不完全或非对称的。即使在信息服务业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企业也会因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不能获得完全的信息。因信息获取的非对称性,企业的创新行为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致使企业创新补偿受到影响。
第七,政府环境规制的预见性。只有能够正确预见国际环境保护趋势的政府环境规制,才能引导国内企业产品的生产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从而使积极执行规制的企业有可能获得先动上风,进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取得环境本钱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第八,政府规制必须成为国际通行的规则。波特在其理论的创建中提出,并不是一味进步环境规制的标准就必然能使企业获得环境先动上风,只有当一国的规制同时成为国际通行的规则时,先行制定环境规制国家的企业才能从执行相对严格的标准中率先采取行动而保持一定阶段的竞争上风,环境规制的创新激励机制才会发挥作用。如若没有其他国家相应采取了可资进行比较的污染物规制,那么要求企业开发专门的清洁技术来治理废弃物污染就不会给美国企业带来先动竞争上风。
第九,环境友好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固然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符合环境保护与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但企业能否通过生产环境友好产品获得先动上风还要依靠于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由于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本钱、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灵活偏好以及产品的可替换性等因素,一定时期环境友好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假如国际市场环境友好产品的需求空间远低于规制先行国家企业产品的生产能力,那么企业的先动上风就难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