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治理:目标与策略(1)(1)(3)
2015-09-26 01:02
导读:5、治理的权力基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相对水平,而不是他们在组织中的等级职位。信息流的传递是通过可以分享信息的网络,而不是通过组织的等级机构
5、治理的权力基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相对水平,而不是他们在组织中的等级职位。信息流的传递是通过可以分享信息的网络,而不是通过组织的等级机构。 在现在的企业治理制度下,各部分都保有自己的知识并需要发展知识,但是并没有一个合适的知识治理制度以及更高层次的协调机制,知识治理的内容日益复杂化和重要化,导致公司高层治理者产生了设立CKO职位的动机。为了搞好企业的知识治理,CKO应运而生。
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一般译作“首席知识官”或“知识总监”,是企业专职负责提出、推进和协调各种知识治理计划或方案的企业高级治理职位。其具体的职责包括:
1、创设知识治理的基本框架。知识治理要求CKO就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等)的分类基于知识的工作体系、与知识密集型业务相关的治理过程保护知识和防止外溢等题目从组织机制和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2、协调部分之间的知识治理,知识治理不是企业某个部分独立行为所能控制的而只能通过企业整个部分之间的共同行为来协调控制。CKO对要获得的知识知识的开发和保有方式尤其是知识的交流和共事等题目需要有清楚的理解和解决办法。这项工作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具体工作有建立知识目录、开发知识共享的群件,或建设企业内部网,再造知识密集型治理过程等。
3、营造知识创新和交流的内部环境。CKO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适合知识创新与交流的环境,如提供各种便利机会使得平时接触未几、但是对某一方面有共同爱好的人们能够通过会议、社团活动等方式相互沟通。相当多的知识是通过适当的、非正式的交流环境得到的,尤其是隐性知识,因此有CKO指出知识治理工作“20%是技术成分,80%是文化成分”。也就是说,CKO作为环境营造者的角色要比他们在技术方面的角色重要很多。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4、防止知识外溢。企业和其合作伙伴、中介机构、供给商以及客户之间共享知识同样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对企业竞争上风也有重要影响。对于那些有知识资本形成意识的企业来说,防止知识外溢已成为一大题目。
西方企业高度重视知识治理工作独立设置与“首席经营官”(COO)、“首席财务官”(CFO)等并列的“首席知识官”(CKO),这足以证实西方企业对于知识治理的高度重视,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高度重视对知识的开发和利用,留意发展并保护好自主知识产权,把经济增长的方式真正转移到领先科学技术进步和进步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知识治理的两种策略
Morten T.Hansen等人提出了知识治理的两种策略,即法典编辑策略和人格化策略。所谓编辑策略是指知识与知识开发者的剥离,以达到知识独立于特定的个体或组织的目的;而后知识再经仔细地提取进而汇编成法典关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供人们随时反复调用的策略。Er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