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与行政生态环境的互动分析
2016-06-27 01:00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电子政务与行政生态环境的互动分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 用行政生态学的
摘 要 用行政生态学的视角了政务的与行政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指出发展电子政务必须重视环境分析,才能开拓行政生态建设的新渠道。互联网对主流文化的传播造成的冲击淡化了人们的政治观念,增加了行政生态优化的复杂性。只有对具体环境作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确认识面临的困难,找到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电子政务 行政生态 发展
行政生态学是以生态学和
行政管理与其周围环境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各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传统等因素对公共行政的以及公共行政对该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电子政务是一项多因素综合作用的
系统工程,发展受到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和政治构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电子政务(本文中使用的电子政务概念,均是指广义的,即政府信息化。它包括狭义电子政务和电子化政府)已经成为一种积极先进的变革力量,它对我国的国家行政体系、价值观念、政治生活、个人参与和评价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态度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我国的行政生态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深入研究这些,对于建设有特色的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经济要素是电子政务的发展的基础
行政生态学把经济要素列为影响行政的第一位要素,认为一个国家的行政模式基本上由该国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从
就业结构看,像农业经济;从产值结构看,像经济;从带动结构看,又像信息经济。正如徐中奇指出的那样:从整体上而言,中国的社会形态是处于过渡型社会。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中国区域经济实力的差别带来电子政务发展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在同一个社会中同时存在不同的行政制度、行政行为和行政风范,从而出现极不调和的现象。一方面各地区域经济实力、基础不尽相同,对应着各地电子政务的发展也相应的差别化,造成新一轮的电子政务的发展上的地区差异,这个问题解决的不好将减弱电子政务全局上总体效益。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在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通常是流程没有完全改善,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并存,无法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却更添了政务负担。
东部沿海城市由于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高,更容易接受到国际的压力会主动地接受电子政务的观念,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以便改进地区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项目与资金,为了迎接国际化的挑战,这些城市会更积极地推进电子政务。这些地区环境比较好,项目也容易成功,因而也容易保持高的积极性,西部一些落后地区则相反。
2 社会组织的变迁是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力
行政生态学注意到社会组织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不同作用。社会组织是社会个体为了一定的目标自愿组成的社会结构体。电子政务的发展构建于互连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连网使全球化的程度深化,产生了一种新的全球性的社会组织形式——“网络社会”。互连网使社会组织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等的冲撞与融合成为必须面对的事实。这样对于保障社会主体的自由权利,制约国家权力提出了新的问题。
社会组织与政府传统沟通模式是国家通过垄断和控制传媒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和灌输来形成社会的认同意识、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垄断和封锁那些不利于政治稳定的信息,用强有力的措施来控制传媒,发布经过筛选过滤的信息以营造统一舆论,控制舆论导向;二是通过诉诸道德、伦理和思想意识等方式的说教和灌输来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以赢得民众对宪法的忠诚,对制度框架的认同和对政府的能力、政绩的肯定;三是政府控制民众的政治参与程度,使之与政治发展水平相适应。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价值取向方面,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非人性化导致与人文的割裂加剧。信息“数字鸿沟”的凸现,无疑使这种割裂的负面效应空前显著。“数字鸿沟”日益扩大意味着信息贫困者生存、发展的权利受到限制,极有可能或正在被数字化时代所抛弃。网络一族分享着统一的知识和语言,而排拆外来者。毫无疑问,数字鸿沟正导致网络化的新的“种族歧视”的产生,人的存在被虚拟化、机器化,导致网络一族忽略他人的存在,把他人当成符号看待,无视他人的尊严等等,人文关怀冷漠、伦理道德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