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问题探讨(3)

2016-07-06 01:00
导读: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政策建议 针对2008年冰雪灾害中暴露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完善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公共危机意识 要防止危

  
  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政策建议
  
  针对2008年冰雪灾害中暴露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完善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公共危机意识
  要防止危机发生,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公共危机意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论断。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转变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行政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保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树立危机意识和风险观念。树立危机和风险意识应当贯彻到政府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中去,使其成为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一个行动坐标, 从过去重视已发生灾害的应对,向预防、处置和善后全过程管理的转变,培养各级政府的危机意识,提高风险意识。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在民众中广泛宣传应对危机的各种知识,对可能面临某种危机的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演练和培训,让广大群众学会与各种灾害共存,学会危机状态下的自救、互救以及如何配合公救。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上一切可供利用的公共危机防范资源,为应付突发危机事件提供服务。
  (二)强化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的作用在于实时监测潜在的危机,对即将发生危机和已经发生的危机提出警报和提供相关信息。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政府快速、有效地回应突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起关键性作用。针对经常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 政府应当建立一整套相应的预警机制:建立高效、快速、灵活的危机预警组织体系;科学设定有关灾害的风险级别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针对各种危机的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监测预测系统,收集分析各种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加强危机预警的理论研究,加快危机预测、预警设施、设备的科学研究和攻关,不断提高危机预警能力。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并加强专项预案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加快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尽快形成我国气象灾害管理的预案体系,并以法定形式把各级政府的灾害研究预案加以确认,真正把灾害应急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根据灾害的特点,划分不同灾害级别,建立以灾害预警信号等级为启动应急的标准,制定相应配套的预案和专项预案,使之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形成体系。要使应急预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就必须做到:认真研究有关应急管理的先进理论,反复、深入地开展实证调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经过充分酝酿,制定出应急预案的草案;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改;为应急预案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践中反复修改、不断完善。
  (四)加速灾害监测现代化建设
  监测是预警、应急的基础,加强公共危机监测是建立预警、应急机制的关键手段。在所有自然灾害中, 气象及相关灾害是可以预报的, 这就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提供了技术基础。各个地区、单位、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本地区公共危机的预测预警网络,形成上下结合、分工协作、效能统一的公共危机监测体系。目前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我国预报的时效还比较短,一般为几个小时。发达国家由于强对流天气监测系统的建设比较完善,时间也长,对强对流天气跟踪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较强,预报提前的时效明显高于我国。因此,需加快更新改造大气探测设备,提高监测密度,继续推进气象卫星探测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建设,加快发展特种观测业务,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气象灾害联合监测,在交通枢纽、重要高速公路等关键地区增加路面温度、积雪厚度等要素的观测以及路面结冰的监测,在南方冰冻天气易发地区增加电线积冰观测。发展定时、定点、定量,全程滚动修正的精细提前预报,为防灾减灾提供更加准确的监测和预警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空间卫星技术、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监测与预报水平将不断提升。
上一篇:新环境下如何提高企业成本竞争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