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商贩的多样性和双面性及对策分析
2016-10-05 01:41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城市流动商贩的多样性和双面性及对策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当前城市流动商
摘要:当前城市流动商贩的数量日渐增加,在城市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文章对流动商贩的群体多样性和社会影响的双面性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缓解流动商贩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商贩;二元结构;社会保障;弱势群体;人文关怀
一、引言
2007年9月,中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网(www.chinacity.com.cn)首页开辟专栏,向在执法中被暴力抗法的流动商贩所杀害的烈士表示悼念,城市流动商贩管理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流动商贩日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流动商贩与以城管执法人员为代表的城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这严重有悖于建设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和谐社会。如何有效管理这支队伍成为一个为广大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广泛关注的话题。
二、流动商贩的群体多样性分析
城市流动商贩指在城市区内从事经营活动,同时缺乏固定营业场所和营业执照的流动性经营人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日渐趋于多元化,流动商贩也成为城市商贸的一个部分。据调查,广州仅中心城区就有各类流动摊点1.5万多个,占路面面积近3万平方米;在上海无证摊贩数量可能在5万以上;在重庆、郑州、武汉等人口集中城市,流动商贩都大量存在且异常活跃。
从构成主体上看,流动商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员。第一,进城务工人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急剧减少,大量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出路。广州市区流动商贩中70%是非常住人口,其中绝大部分为季节性流动的外地进城农民。第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使部分缺乏特殊技能、年龄偏大的人失去“铁饭碗”,又无法面对激烈的社会性就业竞争,于是加入该行列。湖南一项统计资料显示:30-50岁的下岗人员比重占全部下岗人口的82.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55.0%。他们往往构成了流动商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特殊人群。如难以被企业接纳的城市伤残人员和特殊生活困难家庭人员。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从活动范围上看,流动商贩主要在市场周边区,如劳务市场、各蔬菜市场和各类综合市场附近。由于其商品价格比市场中正规的“坐商”更低,因此可以争取交易机会。其次是居民区。他们多采用人力或三轮车运货,走街串巷、沿途叫卖,服务对象以居家老人、家庭妇女为多。然后是公共场所。如车站、桥头、公园等公共场所,主要服务对象是旅客、过往行人。
从性别构成上看,以男性居多。一项随机调查显示,流动商贩中男性比例占67%,而女性比例仅为33%,不及男性一半。这主要因为流动经营中体力消耗大,甚至有一定的危险性,女性难以承担重负荷工作。
从行业分布上看,流动商贩主要从事零售业和服务业,直接面向居民大众的生活,如蔬菜水果销售、日常修理服务、简单电子设备等。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流动商贩普遍处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甚至文盲。
总之,流动商贩的人员成分复杂,但主要由弱势群体所构成,他们文化层次低、资源禀赋不足导致生存能力和从业空间受到限制,于是只好游走在城市和法律的边缘。
三、流动商贩的社会影响双面性分析
(一)流动商贩的正面影响
1、便利群众生活。流动商贩是对城市商贸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其最大优点是经营灵活,经营品类转向快,经营的都是与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大多商贩处于“居民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经营状态,因此能适应市场需求。虽然城市里各类超市、商场林立,但是流动商贩能满足较低生活层次市民的生活需求。如其送货上门使得老人购物更方便、商品价格低可满足低收入家庭需要。2007年夏合肥市提出建立“无摊城市”,于是市民做了一个统计:平均8平方公里、两万人才有一个西瓜销售点,极大的不便衬托出城市对流动商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