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是当前思想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及其含义和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涵盖范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客观根据、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及建设思路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综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是当前思想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现将近年来有关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及其含义和特点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05年2月7日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文件提出:“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王顺生指出,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采取的又一重要措施。[1]
陈占安指出,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来建设,从而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这里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是有着特定含义的。它是指在已经建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几个二级学科,而又不准备把这几个二级学科纳入新的一级学科的情况下,着重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二级学科。比较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思想把握上的整体性。它要求从整体上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其中包括要从整体上弄清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科学内涵,弄清楚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走向和主要内容。二是问题研究上的综合性。它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把握,特别是在关注重大的社会实践问题时,不是从某些局部的和具体的方面去研究,而是从综合的角度同时也是运用综合的手段去研究和把握。它要求打破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之间的界限。三是理论教育上的公共性。各种专业性的理论学科无疑也有教育的功能,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性则突出其公共性或者叫大众性。它需要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对所有大学生的一般要求。上述三个特点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需要的,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点相一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公共性思想政治教育,它所关注的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和大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知识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正是朝着这样的方向而建设着,它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其展示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并推动其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2]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郑永廷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及指导价值的学科。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内容与体系、地位与作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3]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涵盖范围
关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涵盖范围,有两种典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包括七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包括四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石先钰认为应当包括五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因为,党史党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被政治学一级学科涵盖,同时,这五个二级学科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包容进来。[4]
王顺生指出,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首先遇到的就是二级学科的设置问题。在学位办召开的咨询和论证会上,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多种方案。这些方案都很有价值。王顺生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初创阶段,可以先设置以下几个二级学科:(1)马克思主义理论(或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个二级学科的目标、任务,就是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学科体系。这个二级学科的建设,可以为200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提供直接的学科支撑。(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依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体研究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是怎样根据发展变化着的实际情况,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总结这方面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这个二级学科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更为深刻的历史借鉴和宽广的学科基础。(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个二级学科的目标和任务是: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深入的传播(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研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新进展、新成果。这个二级学科的建设,可以为200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提供直接的学科支撑。(4)国外马克思主义。它的目标和任务是:着重研究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历史命运,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流派、各种思潮。不仅要研究发达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流派,也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遭遇,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国家的影响。这个二级学科可以以通常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为研究重点,但是又不能仅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不能仅仅是介绍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流派,而且要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立足点,深入分析和公正评价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流派。这个二级学科同样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宽广、厚实的学科基础。(5)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二级学科同现行学科目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应该有明确的区别。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之下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二级学科,它的目标和任务是:研究我们党和国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研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