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目标。建设法治政府,就是为了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权,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形成尊重、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风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法治政府建设的七大目标,并提出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完成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建设法治政府首先要加强政府立法工作,特别是重视社会和服务方面的立法,重点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农民权益、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立法,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努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使之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次,要提高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的要求,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公正执法、奉公守法。
2.建设责任政府
长期以来,一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片面地认为政府就是行使权力、管理社会、约束企业和个人行为的,把行使权力当作政府唯一的存在方式,忘记了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事实上,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承担责任是政府的第一要义,政府机关行使权力的过程,也就是履行职责的过程。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有多大的权力,就应承担多大的责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这是依法行政、建设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建设责任政府首先要求建立权责统一、科学合理的行政问责体制,既要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其领导责任,又要各司其职、各有其权、各负其责。其次要建立完备的责任追究体制,完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监督失察责任追究制度。第三,必须要求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利益彻底脱钩,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提高行政监督效能。
3.建设服务政府
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行政理念是“政府中心主义”,以自我(政府)为中心,企业不过是政府的“生产车间”,企业和个人均听命于政府的指挥和摆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增进人民幸福、维护社会安宁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不仅是管理的政府,更应该是服务的政府、亲民、便民的政府。建设服务政府要求各级行政机关要转变职能,不断强化社会服务职能,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为主体服务,为公民服务。要逐步放松对社会经济事务管理和公民私人事务的管制,为市场调节、同业自律和社会自治创造便利条件。政府管理工作要始终体现服务意识和平等意识,做到高效便民、诚实守信。
4.建设专业政府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培养造就了一批较为合格稳定的行政管理人才,但应看到在政府管理的专业化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优质高效的政府必定是专业政府,现代行政管理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建设专业政府首先要求完善的录用、考核和培~JJIN度,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训练有素的公务员队伍,他们是政府日常工作的专家,不应随政府主要官员的变动而变动。其次要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培养和拥有一批具有战略眼光、领导能力和明德慎行的职业家,他们善于治国,精于行政,把政治管理当做主要的职业。再次要根据需求聘任相关的专业人士承担特殊的政府管理职责,以满足极其专业化的特殊领域和特殊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管理领域的创新:从微观——宏观管理的转变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过去“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事无巨细,统包统揽”的作用领域开始转变,由对企业的过多干预转向宏观管理为主。经济的全球化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也要求政府弱化对企业的微观管理职能,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政府要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经济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控,明确发展方向。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放开搞活、扶优扶强,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增强竞争力。同时要搞好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管理重心的创新:从经济事务——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转变
长期以来,在传统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影响下,各级地方政府使出浑身解数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培育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维护以及社会事业及人的全面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管理的重心必须从具体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管理手段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转变。在竞争与合作中,必须按WTO的规则办事,大大减化政府审批职能,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五)管理方法的创新:从直接管理——间接管理的转变
直接干预经济和社会活动是转型前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主要方法。随着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政府只能通过规划、政策引导、杠杆调节、法规制约等,间接调控经济社会活动。一是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实现政企分开的前提是政资分开,要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资产从竞争性行业有序退出;采取股权转让、合资合作、出让、兼并、破产等多种形式,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起以服务为向导、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框架。三是加快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等非政府组织的建设,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载体。
(六)管理技术的创新:从层级行政——网络的行政转变
传统行政是按照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而建立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的集权层级行政。这种管理技术在一定条件下维护了阶级统治的合法性,提高了组织效率,但也存在着压抑组织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将公众排除在组织之外,阻碍利益的表达和聚合,强化集权,效率低下等弊端。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时代特征的现代社会,网络畅通发达,信息传递迅速便捷,极大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政务和网络行政成为可能。为此,要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网络化的虚拟机关,使公众得以摆脱传统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和网络平台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需求的不同,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并据此来优化政府组织,减少层级,精减机构,提高政府效率,实现管理技术从层级行政向电子政务和网络行政的创新转变。
创新是一个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面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提高整个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必将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深远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