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加强了监督,明确了县级部门的权责
省对县财政的直接将会建立起一套符合新形势的财政监督检查制度。制度的主要内容不应该仅是对财政预算内收支的审核,还应该包括对预算外资金的规范与管理,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检查,对县级政府的相关的监控,对相关部门的乱收费加强严格治理等内容。对财政收支权力的鼎力支持使县级部门拥有了明确的财政权力,但是有权力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明确县级部门的责任是对其有效监督的前提。根据县级部门的财权配备相应的事权,然后制定相应的详细的责任制度,这将是省直管县改革的首要内容,也是省直管县支持者的期望之一。
二、全面推进省管县财政改革的疑虑
(一)乡镇企业能否继续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除浙江、江苏等几个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外,县域经济的支柱就是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是拉动经济的首架马车,是促进小城镇产生的重要载体。尽管我国的乡镇企业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蓬勃发展,一度达到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政策、管理、经济成熟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其发展受到限制,并在当前显示出十分疲弱的状态。疲弱的乡镇企业能否继续支撑省管县后具有更高要求的县域经济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县域经济没有发展的支撑点,将会给省管县的财政改革带来极为严峻的障碍。
(二)省直管县的财政改革能否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县乡财政困难是中国财政状况中的普遍现象,而且由来己久。(数据)县乡财政困难是在取消税后被激化到公众眼前的,同时由于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而成为中国中的一种垢病。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县域经济落后导致的财政收入不足。另外,县乡层级政务繁杂、基础设施薄弱、行政人员众多等因素造成的巨大财政开支加剧了县乡财政困难。纵观《财政部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可知:收支戈y分、转移支付财政预决算、资金往来和财政结算是其改革的主要内容。而这五项内容中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是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的可能措施。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实现合理的收支范围的划分,如何促进县乡财政收入的增加与支出的减少是模糊的。中央、省级政府给予县乡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否足够到均衡县乡的收支也是无法决断的。所以说县乡财政困难的解决并非是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一定达成的结果。
(三)县级财政风险控制能否实现
全面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后,省级政府将面临数量巨大的管理对象,不仅要对原有的市进行财政上的管辖,还要对所有的直辖县进行管辖。以山东省为例,全面推行省管县后,直管的县(市)的数目将会达到139个。数目如此巨大的管理对象直接违背了科层制最佳管理幅度的设计,极易造成监控不到位。另外省辖市将会大大减少对直管县的监督,对其提供的支持和各方面的保护也将会消失。并且,由于省管县的自身能力不足也会造成自我监控的疏漏和预决算的大意。从而可见,县级财政的风险控制将会遇到很大的挑战。
(四)单兵突进式的财政改革能否达到理想效果
在行政中,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则之一,所以说财政改革先行的突破式战略必须配以相应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否则财政改革先行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会反过来制约其改革效果,从而阻碍后期的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比如,财政上的下放经济权限就要求给予相关部门以相应的人事、审批等权限,否则下放的经济权限难以发挥预期的灵活反应能力。由此可知,单兵推进式的财政改革可能难以实现所设计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