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理性思考

2013-06-07 01:23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理性思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键词:省直管县  改革  财政资源

  关键词:省直管县  改革  财政资源

  论文摘要:全面推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意味着我国在探索省直管县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将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关系着省直管县的最终命运。经过多年来的试点,我国省直管县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省管县改革作为整个省管县改革的突破口是其经验之一。然而省直管县的财政改革也是改革,作为重要环节的改革更需要理性的思维和冷静的态度,单兵突进式的财改需要我们慎重对待。

    2009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总体目标,即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伴随着《意见》的发布本来作为涓涓细流的省直管县改革转变为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改革浪潮,也同时意味着省直管县已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广实践阶段。诚然,改革离不开激情,但是理性与冷静更是各级领导者的首要素质。试点性的经验能否转化为全国性的理性思维?从点走向面的过程中,我们能否协调好八方“来客”?这一切仍然需要我们在改革的实践中继续思考。

    一、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积极期望

    (一)避免“市利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省直接对县财政的管理体制,将从财政的收支两方面给予县财政强大而直接的支持。省直接对县进行财政上的转移支付,使地级市难以从中间环节中挤占对县的财政资源。并且,县级财政的收入也是直接接受省级财政部门的审核,地级市不再参与县财政收入的分成,使县级财政收入有所保障。这一收一支的双面支持将使县级财政的可支配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规范县级财政预算,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省对县财政的直接审核管理能够有效规范县级财政预算,使县级财政接受更加系统的约束。一般讲,省财政厅必须根据中央政府的财政规划统一部署省的财政收支科目,从而使县级财政直接按照省的统一标准科学规划县财政的各科目,减少了地级市的中间环节,能够使中央财政的科学预算思路直接贯彻到县的基层工作实践中。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在中央财政政策的直接支持下得到更快、更科学的发展,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基层政府不科学的短期经济计划。

    (三)简化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

    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的直接目的就是实现省与市(县)的两级财政管理体制。很明显,省—市(县)的两级管理层次必将比省—市—县的三层管理层次的运转更快、更有效。在省的直接管理下,县的财政管理更加倾向于政策化、制度化,从而使财政资金的拨付与调度速度加快,财政能力也更有保障。建立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省对县的考核指标体系,还应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办法。只有在完善的政绩考核体系下才能保证省直管县所发挥出来的效率是正效率即效率与效果的完美结合。建立省直管县财政管理考核体系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对财政收支平衡的主要责任者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对县乡财政管理实施绩效评价制度,以提高其责任意识和基本保障能力:同时根据综合动态考评结果,相应调节对各地的转移支付系数和支付数额。

上一篇:论析政府人事管理的治道变革——从传统人事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