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用关心、包容和增强感染力
1.提高实效性要在理论关心学生上下功夫
“关心群众的理论群众才关心。”同样,也只有关心大学生的理论大学生才关心。理论要掌握学生必须关心学生才行。要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把学生关心的问题变成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这也是提高实效性的一条具体规律。
理论关心学生必须具有针对性,要有针对性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急剧变革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切身利益。者要下力气把这些问题变成关心学生的理论问题,释疑解惑、积极引导。
理论不关心实际、不关心学生就没有理论价值。要做到理论关心学生的确很难,大学生所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的是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很“敏感”,所以,一定要敢于碰硬,不回避、不搪塞、不绕着走,敢于在深层次的“敏感”问题上下功夫,坚持理论研究无禁区、宣传教育有纪律的总原则,研究出自己的观点。当然,这里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勇气问题,更重要是科学态度。解决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与遵守宣传教育纪律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在坚持理论研究的大方向、大原则的前提下解决好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往往是理论突破和创新的重点。
2.提高实效性要在大道理包容小道理上下功夫
大道理是核心价值理论,是主旋律。小道理是局部道理或个人的合理要求。思想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必须坚持大道理包容小道理,这也是一条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片面强调小道理服从大道理的原则,这种做法实际是抹杀了小道理的合理性。小道理并不是没有道理,一味地牺牲小道理,没有对小道理的足够尊重和兼顾是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的直接原因。
3.提高实效性要在运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
用什么样的语言问题,不是单纯的方法问题,而是情感问题,是运用语言规律产生实效的大问题。因此,用群众的语言,用大学生听得懂的语言,用深刻有力、言之有物、生动鲜活的语言,这样才能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距离,大学生才会对教育内容感兴趣,接受性才会增强,才能产生实效。
毛泽东是运用群众语言的大师,他多次强调做群众工作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他以新鲜活泼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理论讲得通俗生动、丰富具体,这也是理论掌握群众的重要途径。如果课堂缺乏吸引力,讲课如嚼蜡,就会形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想学、不愿意学,旷课率高等结果。据一项显示,在一些院校中等课旷课率竟高达50%。实事证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代沟,首先表现为语言代沟,有的教师课讲得好,大学生愿意听,愿意学,是因为了解大学生的语言,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方式才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用群众语言就是提示我们要时刻关注大学生,观察其思想实际,言谈举止,了解其熟悉的语境,运用其容易接受的语言,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被学生认同。因此,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之外,教学语言也要有针对性,这也是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规律。
三、用专业、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说服力
1.提高实效性要在结合专业学习上下功夫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学校整体育人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与学校大的教育过程相脱节,而应与之相协调、相符合。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其他素质教育相结合,为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和任务服务,这是教育同步育人规律的客观基础。所谓教育同步育人规律,是指不同专业的教学、不同素质的培养,应在同一个教育目标下相互协调、相互融通,形成相辅相成的有机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