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罗素对人类通往幸福之路的探讨
罗素把幸福生活视为善的生活。他认为,幸福生活在极大的程度上就等同于善的生活。但是对于什么是善,罗素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他在这方面主要倾向于这样一种思想:当人们说某一事物是善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他们赞成那一事物。怎么样实现善,最终抵达幸福呢?
(一)愿望的和谐
罗素认为一些愿望是能够和谐的,而另一些愿望则是不可能和谐的,而且是相互冲突的。正当的愿望是那些最可能与许多其他愿望和谐的愿望,不当愿望是那些能阻扰其他愿望得到满足的愿望。为了追求普遍善,我们必须协调愿望的冲突,使这些愿望成为和谐的愿望,因为“在愿望可共存的地方要比愿望冲突的地方有更大的愿望总量的满足”。罗素指出,在一定中,愿望和谐取决于三种因素:社会制度;个人愿望的本质;赞成和谴责的规范,其中社会制度和规范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社会制度,一种社会愿望的,以及对个人性格的科学理解和修炼,都将使个人愿望与社会愿望之间的冲突变得愈来愈小。在社会制度和规范方面,罗素主张:应有且是仅有的世界政府,它垄断军事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罗素还指出,应在保持必要的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实行政治对权力进行节制,“民主政体纵然不是圆满的解决办法,但总是解决办法中的主要部分”在个人愿望方面,罗素认为通往幸福之路需要通过愿望的自我扩展和自我抑制,通过和知识的积累逐步改良,使个人的愿望尽可能与社会相和谐。
(二)合作
既然普遍的善是愿望的总体满足,那么可共存的愿望当然比相冲突的愿望作为手段更可取。“由此可见,爱比恨更可取,合作比竞争更可取,和平比战争更可取等等”。可以想象一下,假使美苏争霸现在还持续着,恐怕我们现在时代的主题并非是和平与发展,而仍是战争。如果要让结局不那么悲惨的话,竞争就必须采取不那么具有破坏性的形式。“唯一将拯救人类的东西是合作,而且合作的第一步在于人们的内心”。如果人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猜疑,世界的局面将不会得到改善。
然而,怎样才能实现合作呢?罗素认为合作的达成必须依赖于爱,这里的爱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男女之爱,或人与人之间的友爱等等。如果个体之间能平等、体贴、关爱、相互尊重,那么冲突就可能避免。
(三)自由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总的来说,罗素认为,人的冲动和愿望是人的一切行动的基础,人类的所有思想纠纷、政治冲突都起源于此。罗素的贡献在于发掘出了各种行为背后深层的心理因素;但需要指出的是,罗素对人性的分析割裂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联系,忽视了经济对政治活动的决定性作用。而且他对政府合法性来源、善与正当性的分析,主要也只是依据情感,所以罗素的所有伦说就可以归结为情感主义伦理学。也正是这种情感主义的倾向,使罗素的伦理学陷入相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