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诚信经营和气生财
如何处理与客户的关系,对于商人来讲十分重要。“都帮”的成功,肯定与其经商之道有关。很遗憾的是,与“都帮”早期经商活动相关的已不多见,笔者手中的材料主要是近代的。在研读材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都帮”十分注重“诚信经营、和气生财”原则。
比如,“余英泾做生意最讲信誉二字。销出的瓷器,什么样的货卖什么样的价”,工人“在包装时,稍有错装的情况,都要受到他的责备”,“客商谈生意,不论生意成否,他都要热情接送”,对于“长工偶有差错,他总是好言开导,从不克扣工钱”。而白手起家的余旺青亦如此,他“遵守商业信誉”,“信守业务,具有高尚的商业”,同时能“保证产品质量”等。表面上,“都帮”由于控制着景德镇瓷业,看似产品不愁销路,而实际上,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压力一直存在着。比如,刚刚在制瓷业有一席之地时,如何突破其他窑户的封锁,把产品成功地销出?成功控制景德镇瓷业后,如何应对因帮内不同的窑户生产相同产品而导致的客户争取问题?很明显,对待客户的态度与产品质量就自然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三尊大佛”、“四大金刚”与“十八罗汉”也并非全是都昌人,也就是说即便到清朝晚期,“都帮”也未能一统天下,瓷业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行情还没有达到非买“都帮”瓷器不可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个商家如想生存,其在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时都得注意“诚信经营、和气生财”,“都帮”亦如此。
由于资料的缺乏,笔者未能查到明末清初时“都帮”的经商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的都昌人如果不能够做到“诚信”与“和气”的话,断不可能形成“都帮”,更不可能控制景德镇瓷业。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见义疏财积德行善
由于全面控制景德镇瓷业,“都帮”严重影响了景德镇土著的利益,以至于出现了诸如“都乐械斗”的恶劣事件。作为外乡人的“都帮”,必须正视与土著的关系。这种关系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都昌人能否顺利在景德镇立足与发展。正是基于此,“都帮”采取了非常谨慎的做法,即除非根本利益发生冲突而被迫积极斗争,否则以安抚为主,让景德镇土著从内心接受“都帮”,不再对其生产活动实施破坏。这种安抚主要表现为慈善活动。
比如,都昌会馆“设置义渡”、“为死难者施舍棺具”、“举办本镇民众卫生事业”、“赈济灾民”、“办学校、兴”等。都昌会馆下设“福缘社”,专门从事救济,举办公益事业。再比如,冯承就对“镇内所有公益事业,他都乐意资助,带头募捐办学、修路、修桥、修沟”,“公益事业,能慷慨解囊,尤其就荒灾连年时期,更为同情乡民”。余旺柏“见贫困者为之衣食棺葬,无所惜。镇创办小学及公局会社,必首捐巨金”。冯宗旺“慷慨好施与,有朋之有急难,以及地方公益等事,有请于君者,立应之无难色”。
说到底,“都帮”与本地人的矛盾就是利益冲突。要化解矛盾,在利益上作出一定的牺牲是非常必要的。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疏财”与“行善”在“都帮”中是非常普遍的行为,而都昌会馆“福缘社”的设立,则使这种善举上升为“都帮”集体意志。“都帮”的成功靠的不是慈善事业,但缺少了慈善事业,“都帮”把控景德镇瓷业几百年绝对是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