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现代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人只不过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无不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如土壤、空气、水、森林、草原和各类动植物,对我们来说都是生死攸关。我们的命运与大自然的命运紧紧交织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围。所以,人类作为自然的产物应该顺应 自然的运行规律。“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注重自然万物的和谐,追求宇宙的有机统一。
三、和谐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承继与超越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蕴含着社会和谐的丰富智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吸收了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髓,又去除了其不合理内容和局限思维的框架,对其进行了承继与超越。
1.公平正义是对“物无贵贱”思想的承继与超越。传统伦理思想,尤其生态伦理思想中强调“物无贵贱”,但是受时代的局限,传统伦理思想中也包含着人们的等级观念。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公平正义,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目标。
2.诚信友爱是对传统仁义礼智信的承继与超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一贯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这是现在提倡诚信友爱的思想来源之一。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是否能构造良好和睦的社会氛围,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否和谐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而道德起着约束和衡量的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提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3.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是对“中和”思想的承继与超越。“和而不同”思想体现了中华认识和处理社会事务的高度智慧。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一方面要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大方略,加强社会,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另一方面要激发社会活力,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是“和而不同”原则的生动体现和积极发挥。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承继与超越。我国是传统的社会,人们依照自然规律“靠天吃饭”,以及由于对大自然认知上的局限性,人们也敬畏自然。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生态伦理思想中有许多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思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益的发展,人们对自然有了更多的认识;随着当代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对自然有了更多的理解。基于此,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在发扬古人生态智慧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更符合当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它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中国是个以儒释道为主要思想学派、并兼蓄百家思想的文明国度。其文明源远流长,使得我们民族文明能在世界多样性的大前提下、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使得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宗教、社会制度的思想维度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实现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时至今日,我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仍彰显出璀璨的精神价值与现实价值。其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其实就是和谐造就世界的基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