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破解了生态伦理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困境。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实践为中介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以“物质变换”为基点解释了生态危机的实质性根源。消费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基本方式,马克思生态伦理视野中的消费模式是绿色的、适度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模式。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生态伦理;物质变换;消费模式
自从上个世纪出现震惊世界的“八大环境”公害事件后,生态危机引起广泛关注,对生态危机产生根源认识的分歧导致危机解决途径的分歧。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科学技术的原罪、工具理性是生态危机根源所在;二是提出人的原罪、人性的贪婪是生态危机的症结所在;三是坚持制度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前两种观点对生态危机的解决充满悲观色彩,最终导向对现代性的否定,对工具理性乃至整个理性的彻底否定;导向对人类中心主义乃至人类的否定,深陷生态中心主义的泥潭无法自拔。坚持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危机根源于生产领域的资本原则和生活领域消费主义的盛行,资本主义不能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生态文明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方向,人类发展的新方向。生态伦理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研究向浅层生态伦理和深层生态伦理发展,非人类为中心的深层生态伦理研究备受关注。对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存在比较大的分歧:一是认为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属于人类中心主义;二是认为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属于破解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的生态人本主义。本文持第二种观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主客体思想的批判,实现了哲学的实践转向。唯心主义以精神为世界的本源,试图把自然还原为精神,以人类的精神活动来解释和理解自然。唯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往往导致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立足于人的需要和满足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看做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宰者,可以无限制地改造和开发自然;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意识到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提出保护自然理念,但是其保护自然的目的仍然是维护人类的整体利益,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而旧唯物主义以自然为世界的本源,力图把精神还原为自然,以自然解释人类精神活动,以“物的尺度”解释人类行为活动。近几十年西方环境运动的主流思想非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形成了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其道德客体突破了人,延伸至动物、生物和生态。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旧唯物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彰显自然在生态伦理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纠正人类中心主义偏见的同时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遮蔽了人的特殊性和主观能动性。
近代哲学从黑格尔开始探讨本体论中介化的道理,黑格尔试图克服自然本体和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调和主体性原则和客体性原则不相容的矛盾,以概念为中介将主客体统一起来,最终陷入唯心主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沿着黑格尔本体论中介化道路,以实践为中介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从马克思主客体中介化引申出来,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只见人而不见自然的缺陷,又克服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蔽于自然而不见人的不足,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真正统一。
马克思哲学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根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学哲学手稿》、《自然辩证法》和《资本论》等著作中大篇幅地论述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大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为生态伦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提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无法弥补的裂缝,资本主义危机是双重危机,资本的逐利本性无法停止走向毁灭的脚步,人类转变的顶点是全面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伦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描述了生态危机的现实体现,提出了生态危机的解决方法和思路。20世纪中叶,的发展遭遇环境极限,出现生态危机。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呼之欲出;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一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黑色文明”走向黄昏,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即将来临。
二、马克思的双重危机理论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双重危机理论。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奥康纳提出“资本主义两种类型的危机”,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阐述了资本对环境条件的损害,但是未能预示资本的生产不足危机的来临和自然被资本化的后果,从而否定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危机分析的生态维度。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存在两个维度:一是人与人关系的危机,包括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包括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断裂和生态危机。马克思认为一切财富的源泉是土地(自然)和工人(劳动者),资本主义进步建立在掠夺劳动者和自然的基础之上。“资本主义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退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个国家,例如北美合众国,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因此,资本土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出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资本主义掠夺财富的两个维度决定了资本主义危机是相互联系的双重危机,资本主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以剥削劳动者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生态危机的出现预示着资本主义危机达到顶点,对“生产力和产品的明显浪费和破坏”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可分离的伴侣,并且在危机时期达到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