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提出了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领域产生的问题只能在社会领域解决,只有彻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只有在社会领域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统一,“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离开社会领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将解决生态危机的希望寄托在科技发展的中断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终将把人类引向歧途。未来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有形的浪费和破坏”;消除物质变换的断裂实现人和自然的重新统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实现消费模式的转变,“消除了现在的统治阶级及其代表的穷奢极欲的浪费”,“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物质交换”。在共产主义社会消解了人和自然的对立,第一次实现人和自然真正的统一,“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与自身社会相结合的主人了”,“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三、马克思论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莱易斯批评了将环境问题归因于核算的缺陷和科学技术的原罪的观点,提出生态危机最深层的根源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误读,是根深蒂固的控制自然的观念。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源远流长,人类文明史一定程度上是人与自然相互博弈平衡的。“控制自然这一观念是自相矛盾的,它既是其进步性也是其退步性的根源”旧(序言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使控制自然的观点获得了现代的形式,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空前紧张对立。莱易斯高度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控制自然的观念,并引用他们的著作,“在条件下,人们将第一次成为‘自然的真正主人,因为并据此,他们成了自己社会化过程的主人”。莱易斯认为他们的控制自然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对立。 中国大学排名
联邦德国家A.施密特在分析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时提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非本体论性质”。施密特虽然错误地否定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性质,但是他敏锐地察觉马克思的本体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论。马克思的本体论超越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主客体相统一的本体论。马克思从主客体统一的的本体论出发分析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赋予了自然本体论的意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真正统一。马克思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存在的条件,“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是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同时具有能动性和受动性。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自然是人化的自然,德国古典哲学自黑格尔开始就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结合,表达了自然向人生成和人向自然生成的意蕴。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自然的人化概念,提出人化自然的概念,“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马克思赋予自然界主体地位,通过社会的人和社会领域自然获得主体地位。人和自然彼此赋予对象主客体地位,人的客体性来自于自然界,自然的主体性来自于人,未来社会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的真理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际上消除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人与自然达到真正的融合。
“物质变换”是马克思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物质变换”的断裂是生态危机产生的实质性根源。“物质变换”概念由德国化学家J.F.冯·李比希等人提出,得到马克思的高度赞扬,“李比希的不朽功绩之一,是从自然科学的观点出发阐明了现代农业的消极方面”,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准备手稿中多次提到这一概念。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3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c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马克思主义蕴含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的内容,减量化即资源投入最小化,“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再使用即多次利用资源,“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嘲;再循环即多次使用,促使废物利用资源化,“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长扩大领域。同时,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