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对当代青少年德育的现实意义
在西方个人主义、极端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的猛烈攻击下同时又处于主义转型期的特殊中,使得青少年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观念呈多元发展。欲望被无限制地刺激而急剧膨胀,使得一些学生道德迷失,甚至是丢失了自身善良的本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求助于儒家伦理道德来加以弘扬我国传统美德。我们当然不是说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如何尽善尽美,而是要本着客观的态度来批判地继承,因为其精华和糟粕总是繁杂地糅合在一起。一方面是存在着与现实生活相冲突的思想因素:另~方面也有与社会主义道德相一致的进步成分。我们的任务就是针对青少年表现出的世态炎凉、待人冷漠、损人利己、良心泯灭等现象,探究造成当代青年的德育问题的根源并加强学生的道德。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渗入其中,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第一,高效利用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在培养个体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方面,起着奠基的作用。由于教育双方的特殊关系,使得教育效果有着巨大的实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也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以便于建立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有效地利用家庭道德教育的独特性,帮助青少年早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体作用。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它对青少年给予完整、系统的教育。因此为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学校要把道德教育放到首位。同时在德育教育中,由于青少年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坚持正面教育。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更要育好人,也要积极发挥其表率作用。教师不应只是在课堂上宣传道德教育,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一行来”矫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孤立的个人是不能存活的,人要生存就必须与人交往并由此形成了社会。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道德的熏陶,会形成一种强势,促使人们按合乎社会发展潮流的行为方式行事,还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人施加有形无形的压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人宣传力度。二要注重”以高尚的形象颦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三要及时揭露、批评不符合社会丰义道原则和规范的言行,引导青少年进行比较和评价,从内心深处激发广大青少年的思考与共鸣,从而加深其对道德善恶的认识和理解,在良好的舆论环境的熏陶中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总之,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中的许多遗产,由于社会的发展促使意识形态的变化,德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此我困德育必须因应这种变化,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使德育功能在新时期得以充分发挥。